上年尾在美國 CEDIA 公佈的 Denon 最新旗艦 A/V 合併擴音機 AVC-A1H 終於正式來到香港,新機配備多達 15.4 聲道輸出,單聲道功率高達 210W,機身重量更超過 32kg,配備了 Denon 至今用過最大型的火牛,可算是超重磅的旗艦之作。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15.4 聲道 8K 旗艦重磅登場 Denon AVC-A1H 正式抵港

家居影音

家居影音

15.4 聲道 8K 旗艦重磅登場 Denon AVC-A1H 正式抵港

15.4 聲道 8K 旗艦重磅登場 Denon AVC-A1H 正式抵港

上年尾在美國 CEDIA 公佈的 Denon 最新旗艦 A/V 合併擴音機 AVC-A1H 終於正式來到香港,新機配備多達 15.4 聲道輸出,單聲道功率高達 210W,機身重量更超過 32kg,配備了 Denon 至今用過最大型的火牛,可算是超重磅的旗艦之作。

AVC-A1H 支援了 Dolby AtmosDTS:X 以至 DTS:X Pro 的 3D 環繞聲效,此外還有 IMAX EnhancedAuro-3D,加上 360 Reality Audio 及 MPEG H,可算是市面上支援音效格式最新最齊的機款之一。由於配備了 Sharc - Griffin Lite XP DSP 音效處理晶片,2 核心 1GHz 設計、提供高達 2,000 MIPS 處理速度,讓新機支援了上述最新的音效格式以及 9.4.6、7.4.8 等喇叭配置,當中 4 組超低音也可選擇傳統的 LFE 輸出又或者 Directional 輸出,支援分區設置的功能。配備了 AL32 Processing Plus,支援 Audyssey MultEQ XT32 的音效校正。

上年尾在美國 CEDIA 公佈的 Denon 最新旗艦 A/V 合併擴音機 AVC-A1H 終於正式來到香港,新機配備多達 15.4 聲道輸出,單聲道功率高達 210W,機身重量更超過 32kg,配備了 Denon 至今用過最大型的火牛,可算是超重磅的旗艦之作。
2020 年推出的 AVC-A110H 定位更多是作為 AVC-X8500H 的改版,真正上代「A1」已經是十幾年前,今次可算是重磅更新。

上年尾在美國 CEDIA 公佈的 Denon 最新旗艦 A/V 合併擴音機 AVC-A1H 終於正式來到香港,新機配備多達 15.4 聲道輸出,單聲道功率高達 210W,機身重量更超過 32kg,配備了 Denon 至今用過最大型的火牛,可算是超重磅的旗艦之作。
AVC-A1H 的 15 個聲道採用了獨立放大,左邊 7 組、右邊 8 組放大電路,並配以 4mm 厚銅板作散熱。

機身配備了 7 入 3 出的 HDMI,採用了 HDMI 2.1 規格,支援 8K/60Hz、4K/120Hz 以及 Dolby VisionHDR10+ 等影像,也具備 eARC 音效回傳功能。另外也提供了 17 聲道的進階 Pre-out 連接以及 17 組喇叭端子輸出,方便用家靈活配置接駁。此外 Subwoofer 4 輸出不被佔用的話,還能用作連接 Tactile Transducer 震動椅,更可進一步設定啟動振動效果頻率,在家享受 4D 的電影體驗,引入更多玩法。AVC-A1H 當然也支援了功能強勁的 HEOS 音樂串流系統,支援了多房間播放、Spotify、TIDAL、AirPlay 2、Roon Tested 等的音樂串流方式,也內置了 Wi-Fi 及藍牙,功能相當齊全。AVC-A1H 的售價為 $46,980,同場還有最新中高階系列 AVC-X4800H,具備 9.4 聲道輸出、11.2 聲道處理,售價則為 $16,980。

上年尾在美國 CEDIA 公佈的 Denon 最新旗艦 A/V 合併擴音機 AVC-A1H 終於正式來到香港,新機配備多達 15.4 聲道輸出,單聲道功率高達 210W,機身重量更超過 32kg,配備了 Denon 至今用過最大型的火牛,可算是超重磅的旗艦之作。
配備了 Denon 至今用過最大的火牛,讓機身重量超過 32kg,單聲道輸出可達 210W。

上年尾在美國 CEDIA 公佈的 Denon 最新旗艦 A/V 合併擴音機 AVC-A1H 終於正式來到香港,新機配備多達 15.4 聲道輸出,單聲道功率高達 210W,機身重量更超過 32kg,配備了 Denon 至今用過最大型的火牛,可算是超重磅的旗艦之作。
同場推出的還有 9.4 聲道合併機 AVC-X4800H,支援 11.4 聲道前級輸出。

入門指南

超低音喇叭
震撼人心 60 年的音效製造者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

【評測】iFi GO pod Max:音質不妥協 讓 IEM 高品質無線化
2025年07月03日
雙重影院級音效 Cleer 新一代開放式真無線耳機 ARC 5 全面升級
2025年07月02日
【評測|影片】Noble FoKus Amadeus:高音質 LDAC、Audiodo 個人化 EQ 加持的莫扎特三重奏
2025年07月02日
【專家教路】「.1」聲道的重要性 認識超低音的設計與結構、擺位與設定
2024年12月16日
具備 Class AB 放大器 Cambridge Audio  便攜 Hi-Fi 級真無線耳機 Melomania A100 面世
2025年06月27日
【評測】Eminent Ears Emerald:更易入手的選擇
2025年06月26日
【評測】Audio-Technica AT-LPA2:通透美學、純淨音色
2025年06月24日
【專家教路】Step by Step 接駁、擺位、設定,發揮 Soundbar 最佳效果
2024年11月12日
【評測】Astell&Kern Luna:感受無噪音的靜謐氛圍
2025年06月19日
配備可拆式肩帶 Sony 全新 ULT POWER SOUND 便攜喇叭帶來極致音效體驗
2025年0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