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21:9 超闊屏應用到手機,可行嗎?

視聽生活

視聽生活

21:9 超闊屏應用到手機,可行嗎?

21:9 超闊屏應用到手機,可行嗎?

想當年的屏幕比例有 4:3、5:4、16:9 及 16:10 不等,記得 2009 年,Philips 推出過 Cinema 21:9 電視機,能夠完美配合 2.39:1 電影格式,減少畫面上下黑邊的出現,感覺很有電影感。其後如 LG、Samsung 等大廠都紛紛推出 21:9 UltraWide 電視機。當時在影音界都算是一件大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可惜市場的反應並不熱烈。雖然在家庭市場未算成功,並未影響到往後的發展,但時下的電腦顯示屏都有不少超闊屏的選擇,而今年 Sony 的旗艦手機 Xperia 1 II 也用上 21:9 超闊屏幕;下月 5 日 Samsung 將發佈的 Galaxy Note 20 系列有傳也會改用 21:9 比例屏幕。

適合觀賞的內容太單一

過往推出 21:9 比例的電視機,大家會有一個很大的疑問,要 21:9 還是要 16:9?這類 21:9 電視是以原汁原味的電影格式作青睞,是最接近電影流行的 2.35:1 畫面比例。但是,這個比例的電視機一直未能普及起來,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價錢相對 16:9 貴出不少;第二,就是適合觀賞的內容太單一,雖然睇電影時能夠用盡整個屏幕來顯示完整的電影畫面,提供更佳的顯示效果,但其實有不少劇集都以 16:9 比例拍攝,就算時下流行的 Netflix 串流影音平台,都仍有很多不支援 21:9 顯示比例的影片或劇集,若維持以原本顯示比例呈現,就會有左右兩邊出現黑邊的情況。

想當年的屏幕比例有 4:3、5:4、16:9 及 16:10 不等,記得 2009 年,Philips 推出過 Cinema 21:9 電視機,能夠完美配合 2.39:1 電影格式,減少畫面上下黑邊的出現,感覺很有電影感。其後如 LG、Samsung 等大廠都紛紛推出 21:9 UltraWide 電視機。當時在影音界都算是一件大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可惜市場的反應並不熱烈。雖然在家庭市場未算成功,並未影響到往後的發展,但時下的電腦顯示屏都有不少超闊屏的選擇,而今年 Sony 的旗艦手機 Xperia 1 II 也用上 21:9 超闊屏幕;下月 5 日 Samsung 將發佈的 Galaxy Note 20 系列有傳也會改用 21:9 比例屏幕。
2009 年 Philips 推出了全球首部 21:9 的 LCD TV。(Philips 官方相片)

強調機身變得條長

近年 Sony 的手機改用了 21:9 的屏幕比例,並與 Sony Pictures、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 及 YouTube 達成合作協議,在這些平台上都可以欣賞到 21:9 的影片,例如有《太空部隊》、《末世列車》等劇集就是了。另外,也有多款手遊支援 21:9 的比例,包括知名 DOTA 遊戲《傳說對決》等等。就算用來觀看 16:9 比例影片,雖然左右兩側仍有黑邊,但在手機層面,黑邊的空間可作其他用途;更大的可觀看屏幕範圍,讓你更清楚地瀏覽網頁、閱讀、查看地圖、收發訊息及使用更多功能。而最重要是,機身顯得更加「修長」,屏幕尺寸能較大的同時,擁有出色的單手握持感,這也是 Sony 經常強調的特色。到底 21:9 屏幕能否成為未來手機的趨勢,就看看其他廠商日後會否跟隨。

娛樂及商務也適用

另一邊廂,電腦顯示屏也出現了兩種屏幕比例,分別是 21:9 和 32:9,能於《Dota 2》、《英雄聯盟》等 MOBA 遊戲時,比其他玩家帶來更廣闊的視野;而在日常使用下,更可直接充當雙屏幕的角色,在現今講求多工、多視窗工業模式,尤其是對創作者來說,雙屏幕的工作環境已是常態,它可以消除兩個屏幕之間的邊框,在這個百貨應百客的年代,超闊屏也有不少捧場客。

想當年的屏幕比例有 4:3、5:4、16:9 及 16:10 不等,記得 2009 年,Philips 推出過 Cinema 21:9 電視機,能夠完美配合 2.39:1 電影格式,減少畫面上下黑邊的出現,感覺很有電影感。其後如 LG、Samsung 等大廠都紛紛推出 21:9 UltraWide 電視機。當時在影音界都算是一件大事,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可惜市場的反應並不熱烈。雖然在家庭市場未算成功,並未影響到往後的發展,但時下的電腦顯示屏都有不少超闊屏的選擇,而今年 Sony 的旗艦手機 Xperia 1 II 也用上 21:9 超闊屏幕;下月 5 日 Samsung 將發佈的 Galaxy Note 20 系列有傳也會改用 21:9 比例屏幕。
今年 CES 2020 Samsung 發佈最新 32:9 電競螢幕 Odyssey G9。(Samsung 官方相片)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MeWe 專頁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

Campfire Audio Trifecta 三動圈耳機 搭配座檯機或便攜機皆好聽
2023年03月23日
【評測|短片】 Astell&Kern ACRO CA1000T:全球首發雙 ES9039MPRO 外加真空管 Hybrid AMP
2023年03月21日
【評測】EarMen Stack:精緻小巧、靈活組合的靚聲串流 + 解碼 + 耳擴音響
2023年03月17日
《鈴芽之旅》:新海誠的成熟期
2023年03月04日
【評測】Brise Audio ACCURATE-USB:首次開發 USB-C 數碼訊號線 延續多重屏蔽技術
2023年03月14日
【評測】Mark Levinson No. 5909:標榜好聲的藍牙耳筒
2023年03月10日
3D 蛋形設計 ag UZURA 具有 7 款日系配色
2023年03月09日
《風再起時》:將觀眾懸在半空的一陣風
2023年02月22日
【評測】JBL Tour Pro 2:有屏幕的真無線耳機
2023年03月09日
Sonos 新一代智能喇叭 Era 300、Era 100 融入 Trueplay 技術及沉浸式音效
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