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頭戴式耳機產品琳琅滿目,要選擇一款最合自己口味的,當然要「耳聽為實」。不過選購之時總會帶來不少疑問,當中究竟有甚麼要留意的地方?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頭戴式耳機:由接線生工具到成為個人音響產品

入門指南

5 個選購頭戴式耳機的常見疑問

入門指南

頭戴式耳機:由接線生工具到成為個人音響產品

計一計,頭戴式耳機已超過了 140 年歷史,由最初只供電報操作員或作軍事用途,隨著大家對耳機需求的增加,逐漸成為必需的個人音響產品。

Arrow
4

入門指南

5 個選購頭戴式耳機的常見疑問

5 個選購頭戴式耳機的常見疑問

市面上的頭戴式耳機產品琳琅滿目,要選擇一款最合自己口味的,當然要「耳聽為實」。不過選購之時總會帶來不少疑問,當中究竟有甚麼要留意的地方?

 


 
   

Q1:

發聲單元是否愈大愈好?


並非完全正確。雖然較大的震膜單元會讓低頻實在、澎湃一點,但亦會導致高頻難以發揮出更佳的延伸性。因此聲音的好與壞,不是來自單元的大小,而是廠方的調聲功夫。

 

 

 


 
   

Q2:

單元的磁通量愈高等於聲音愈好嗎?


不管是動圈單元,還是平板單元的耳機,有些廠商會以高磁通量密度作為行銷策略,國際單位符號為 T,即是 Tesla 的縮寫,一般 1T 或 1.5T 代表擁有高磁通量。磁通量對耳機音質有非常大的影響,當磁感強度愈大,在控制震膜時有著更靈活、有力的表現,讓耳機的靈敏度也相對更高,瞬態響應更好。至於選擇哪種磁性材料亦是一大學問,大部分廠商也不願透露。耳機出來的音質是否合你心水,都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耳聽為實」。

 

 

 


 
   

Q3:

更換耳墊可微調聲音風格嗎?


情況跟入耳式耳機更換耳塞一樣,透過耳墊的不同物料、不同硬度和厚度,幫助耳機改善音色。因此在選購頭戴式耳機時,建議大家選擇可拆卸式耳墊設計,一來微調音色更具彈性,二來當日子久了,耳墊自然會有所損毁,亦方便替換。

 

 

 


 
   

Q4:

平衡插頭的聲音表現比單端(非平衡)好?


一般情況下,無論是便攜或座檯式的耳擴,其平衡輸出功率會比單端高,而且訊噪比亦會好得多,因此當耳機換上平衡線材,出來的音質效果會更好。另外,要看看用家的器材而決定,若然播放裝置是全平衡規格,耳機只標配 6.3mm TRS 單端插頭,也建議不妨花錢升級平衡線材。

 

 

 


 
   

Q5:

多少克才不會有承重感?


頗有趣的提問,依我來看,耳機一定是愈輕愈好,少得一克就一克了。一般頭戴式耳機的重量大概在 300 至 500 克左右,筆者試過戴 500 克重的耳機聽歌,其實承重感也沒大問題,因為十居其九都說自己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可將重量平均分佈至頭部。但是,當長期佩戴或日常生活使用,愈重的耳機會對頸部造成很大的壓力,所以建議大家選擇較輕身的耳機方為上策。

 

 



贊助:

B&W Px7 S2e
無線降噪耳筒


Bowers & Wilkins 新推出的 Px7 S2e,型號上「e」所代表的是 evolved 的意思,即是進化版。無論是佩戴感,或是降噪效能,以至音質表現都有不少進步。今代耳機提供了黑、灰、藍和綠 4 種顏色可以選擇,當中的綠色更是全新色系,整體比上代更具金屬感,可以把 Px7 S2e 當作時裝配飾使用。

按此了解更多。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

專題:頭戴式耳機:由接線生工具到成為個人音響產品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

ECT 新品預告:Astell&Kern A&ultima SP3000T 加入迷你復古真空管
2024年05月03日
【評測】iFi GO bar Kensei:改用日本製鋼材,追加 K2HD 音訊處理
2024年05月03日
【評測】Fostex TH808:從容自若應對高低起落
2024年05月02日
《填詞 L》:黃綺琳獻給追夢者的「天真與世故之歌」
2024年03月13日
【評測|影片】Dunu Glacier 川:904L 不鏽鋼、MMCX 可換線、可換插頭!9 單元旗艦細節、層次一流
2024年04月25日
【評測】Noble Audio XM-1:選用最細小 xMEMS 單元締造清澈亮麗音色
2024年04月22日
【評測|影片】B&O Beolab 8:型格懸浮設計,不同玩法享受音樂串流及環繞聲效
2024年04月20日
《美帝崩裂》:恐懼的代價
2024年04月19日
挪威音響名牌 Hegel 正式進駐香港 首批主打合併擴音機
2024年04月19日
【評測】Beyerdynamic DT 770 Pro X Limited Edition:百周年紀念作,將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
2024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