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 Busking 面向國際
總相信 busker 都熱愛歌唱(或自己表現的項目),但回到最原始的狀態,打賞是不可或缺的。曾經的菜街 busker,好些收入相當可觀,在不少報導中出現過的「旺角羅文」,就說過自己正是因為一晚已掙到 $1,700 的打賞,才毅然辭去日間賣電話的正職搞 busking 生意,而在很多有 busking 制度的地方,如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等,當 busker 的收入其實也算合理的。資深音樂人兼街頭藝人 Tom Edwards 在其網誌上表示過,在意大利和德國,賣藝收到的打賞可達每小時 20 歐元,可見當 busker 其實比想像中有「錢」途。
近年無現金支付概念興起,鄰國以衣食住行搭的士都可要靠流動支付 scan QR code 作賣點,歐洲國家如瑞典更是無現金社會的先驅,只是沒想到會是英國率先把無現金支付概念用到 busking 之上。今年 5 月,倫敦的半官方 busking 機構 Busk in London,就跟瑞典的科技公司 iZettle 合作,為 busking 提供極其小巧的流動收費器,只要跟手機或平板電腦連結好,付費者就可以使用信用卡付款打賞 buskers,算是為他們的「錢」途提供一點保障。
不過也有 busker 認為使用收費器要申請戶口還要給按金實在太麻煩,要數碼化不如靠自己。澳洲有 busker 選擇自行 setup Alipay 收費(Yes! Alipay...),讓觀賞者自行 Scan QR Code 打賞。另一知名音樂人兼 busker Tom Bedlam,也在網誌上說過自己在瑞典 busking 的經驗,說觀眾真的無現金,但當地人常用的支付系統需要瑞典銀行戶口才能設立,可是 Tom 總是一邊旅行一邊 busking,最後還是靠 Paypal 的 QR Code 才能收款。很成功可說不上,但可以看到流動支付為國際性的 busking 提供了一點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