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聽力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有所衰退,主要衰減是在內耳的耳蝸,它有無數的絨毛去偵測不同頻率和大小的聲音再傳送腦部。隨年月和不同程度的損耗,便會令聽力有所衰減,最明顯的衰減就是一般成年人能聽到的最高頻率都會比一般少年所聽到的低,而且不斷衰減。
從聽力的角度看,單是中國的長者人口就超過一億,而聽力損失人口中,有六至七成皆為長者,另外加上聽力有退化的人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2019 年的資料指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的人超過全世界人口的 5%,也就是 4.66 億人(4.32 億成人,3,400 萬兒童)。據估計,到 2050 年將有 9 億多人(或者說十分之一的人)出現殘疾性聽力損失,所以需要助聽裝置的人口數字實在驚人。這顯然是龐大商機。
然而,今時今日,助聽裝置仍然有兩大障礙。一、有一定效果而且表現較優的助聽裝置,價格令人卻步,一般人難以負擔,寧願忍受,改變習慣,造成惡性循環。負擔得起的又會嫌其外觀不夠好、笨重,甚至怕被歧視,故不願意花費買來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