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選購何種器材,難免都要了解一下相關的規格以及專用詞彙,超低音喇叭的主要規格相對簡單一些,不過連接端子面則比起普通喇叭又要多一些,今次就同大家介紹返這些主要的規格、接駁及名詞。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超低音喇叭:震撼人心 60 年的音效製造者

入門指南

你必須了解的 Subwoofer 規格、接駁及基本名詞

入門指南

超低音喇叭:震撼人心 60 年的音效製造者

超低音喇叭已經是現時戲院以至家庭影院音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次就同大家分享一下超低音喇叭的發展、重要的品牌及型號,當然還有喇叭的設計和各個組成部分的解構、技術和專有名稱的解釋,以及選購方面要留意的地方,讓入門用家一次過了解超低音喇叭的各個方面。

Arrow
3

入門指南

你必須了解的 Subwoofer 規格、接駁及基本名詞

你必須了解的 Subwoofer 規格、接駁及基本名詞

無論選購何種器材,難免都要了解一下相關的規格以及專用詞彙,超低音喇叭的主要規格相對簡單一些,不過連接端子面則比起普通喇叭又要多一些,今次就同大家介紹返這些主要的規格、接駁及名詞。

 


 
   

單元尺寸


常見的超低音喇叭,單元由 6 吋、6.5 吋、8 吋、10 吋、12 吋以至 15 吋不等,再大一點或者細一點都有。單元的大小一定程度上與低音量感、下潛及衝擊力成正比。

 

 

   

功率


另一個常用作衡量超低音喇叭輸出的規格就是功率,常見的功率由 100W 至 1,000W 甚至 1,200W、1,500W 都有。通常愈大的單元、喇叭,就需要愈高的功率放大來驅動。

 

 

 


 
   

頻率響應


超低音喇叭常見的頻率響應範圍由 20Hz - 200Hz、20Hz - 120Hz 等都有,不同型號的頻響範圍都可能稍有不同,有些可以輸出更低頻,有些則涵蓋至 250Hz、300Hz 等更高頻。

 

 

 


 
   

分頻點


由於超低音喇叭只負責低音的部分,所以都會提供一個分頻點的設定,常見是旋鈕形式。在分頻點以上的頻率音訊就不作處理及輸出,常見的分頻點設定包括 80Hz、100Hz、120Hz 等。

 

 

 


 
   

相位


大部分超低音喇叭都會提供相位的設定,讓輸出的低頻可以與主喇叭、環繞喇叭的聲音波動同步,避免相位不一致而出現干擾甚至抵消的情況。常見提供 0 或 180 度的切換,部分進階型號則可以無段式調節。

 

 

 


 
   

RCA Audio


超低音喇叭最常用的輸入端子就是 RCA Audio,常見會有 L、R 以至 LFE(Low Frequency Effect)的輸入。由 AV 擴音機的超低音 Pre-out 可以連接 LFE,不設 LFE 則可以連接 L 或 R,以至用 Y 形接線一開二連接兩邊都可以。

 

 

 


 
   

XLR


部分中高階或者錄音室超低音喇叭,以及演唱會、廣播等場合使用的 PA(Public Address)超低音喇叭也會提供 XLR 的平衡音訊輸入。

 

 

 

 


 
   

Speaker Level Input


部分超低音喇叭會提供 Speaker Level Input / High Level Input(高電平輸入),可以連接擴音機的喇叭輸出以接收音訊。

 

 

 


 
   

電源


大部分超低音喇叭都採用了主動式設計,需要連接電源。常見採用「IEC」或者「8 字」插頭,旁邊會設有獨立的實體電源開關。

 

 

 


 
   

其他


超低音喇叭常見的其他連接,包括了 RCA Audio/XLR 的輸出,將接收的超低音音訊環出(Loop-out)連接其他額外的超低音喇叭。另外還有紅外線、藍牙、Trigger 等,會用作設定或喚醒超低音喇叭。

 

 

贊助:


網店選購快捷方便同享優惠 | Aria Audio 雅詠音響


音響當然要耳聽為實,不過如果已經揀好心水產品,只差入手一步,網購就更加快捷方便。Aria Audio 雅詠音響設有實體店及網店,提供超過 60 個發燒音響品牌,當中 2023 最新音響型號亦不斷上架,包括 CD 機、SACD機、解碼 DAC、前後級、多聲道擴音機、電源處理器、喇叭、耳機以至線材、腳架等各種配件,超過 1,000 款熱門音響流行產品、發燒影音配件都可以直接在網店選購,提供了送貨、陳列室自取、智能櫃取件等靈活安排,而且各種優惠均與實體店同步,方便實惠入手心頭好。

網址:https://www.aria-audio.com/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

專題:超低音喇叭:震撼人心 60 年的音效製造者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

【評測】JBL CINEMA SB550 & SB510:人聲清晰、低音強勁!入門 Soundbar 越級提升
2024年12月04日
【評測|影片】Bose SoundLink Home、QuietComfort Earbuds:入門系列依然高水準
2024年12月03日
【評測】Cleer ARC 3 Max:集系列所有功能 樂迷戲癡跑手皆受惠
2024年11月29日
【評測】KOJO Crystal Ep-G:900 倍接地面積!小地盒大效能、可換插頭更靈活
2024年11月26日
【評測】Final S4000 & S5000:全新開孔雙動鐵架構 結合不同金屬調音
2024年11月22日
【評測】Lepic Nuon Spatial Acoustic Eartips:加強空間感的新世代耳膠
2024年11月20日
《破。地獄》:天堂皆在我
2024年11月12日
【評測|影片】B&O Beoplay H100:非一般耳機體驗!支援 24bit/96kHz 及 Dolby Atmos
2024年11月19日
【評測】Shanling SM1.3:從源頭驅動整體向上的串流解碼前級播放器
202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