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值得推薦的專輯特別多,前兩年 20 個位置可能剛剛好,但這年具一定水平的專輯至少有 30 張,只能忍痛剔除一些。當然,這也讓整個名單顯得更強一點,因為每一張都是精品。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年度推薦】2018 年 20 張最佳本地專輯選(上)

【年度推薦】2018 年 20 張最佳本地專輯選(上)

2018 年值得推薦的專輯特別多,前兩年 20 個位置可能剛剛好,但這年具一定水平的專輯至少有 30 張,只能忍痛剔除一些。當然,這也讓整個名單顯得更強一點,因為每一張都是精品。

20.

Not a Good Day to Die

Tomii Chan


和前作《Array》較為實驗性的取向截然不同,這次 Tomii Chan 以較為簡樸的藍調與民謠風格,把內心的困惑表達出來,嘗試把紊亂的思緒透過音樂整理出來。雖說回歸根源,但當中也有別出心裁的聲響佈置,令專輯沒有顯得半點古舊。

19.

ends

per se


很難把 per se 的音樂歸類,就唯有以他們所說的「詩式流行」來定義吧。《ends》展現了這種詩式流行的獨特性,鋼琴和各樣樂器總是有如流水行雲,有時緩緩的,有時很急速,各有動人之處。每首歌都在說一種終結,家庭、愛情、生命等等,卻不一定是絕望,也可以有一些新的看法。

18.

Recall a Little Bit

小塵埃


這是一張嚴重被低估的專輯,雖是翻唱兒歌,但它的目標群眾卻不是小朋友,而是長大了的大人們。有些兒歌本身承載著較為複雜的訊息,小時候你只管跟著唱就是了,卻沒有了解背後的意思。小塵埃以相對繁複的編曲把歌曲包裝成不一樣的小品,讓聽者再次接收當中的訊息,重新被觸動,構思上可說是相當獨特。

17.

Inner Voice

鄧小巧


圍繞「溝通」這個主題,包括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自己和自己心靈上的溝通等,從沉鬱到豁然開朗,鄧小巧以她「療癒系」的聲線,讓我們從中得到啟迪。概念執行得不錯,要是能以大碟的篇幅鋪排,相信會更為細緻連貫。

16.

Movie to Music

盧冠廷


雖然再一次是「舊料翻新」,但這一次的創作成份無疑比前兩張專輯更高一點,而且難度更高。經典的電影配樂在加工(某些作品先要譜上新的旋律)、改編、譜上新詞後,有了新的生命,也展現了盧冠廷極為深厚的音樂根底,期待他能在不久的將來發表一張真正全新的專輯。

15.

[dal segno]

Supper Moment


在王雙駿、Adrian Chan 的製作下,Supper Moment 的音樂展現了更具現場感的一面,充斥很多能在大場館讓人 high 爆的歌,不難想像到萬人大合唱的盛況。專輯也有更多不同的嘗試,如摻進電子元素,或是以更重型、節奏更多變的曲式示人,都是當中的驚喜所在。

14.

Senses Inherited

張敬軒


找來馬來西亞音樂人 Mac Chew 為全碟編曲,向林憶蓮 1996 年的《感覺完美》作致敬。然而專輯卻不是一次「模仿」的過程,而是張敬軒為了展現自己的審美觀,把這種著重音樂性、講求精緻的作風傳承下來,比起純粹懷舊無疑更有意義。

13.

the album part one

麥浚龍、謝安琪


麥浚龍再一次把製作專輯視作拍攝電影那樣,有完整的故事和角色設定,令歌曲之間具連貫性之餘,亦充滿畫面。他要「演」三個不同年齡階段向難度挑戰,固然令人佩服,更功德無量可能是吸引到謝安琪出山,讓我們知道她即使音樂夥伴不再是周博賢,亦可在優秀的音樂班底下,散發應有的魅力。

12.

大香港精神

GTB


如果 Serrini 的音樂是介乎文青與港女之間,她與楊彤組成的 GTB(Green Tea Bitches)就是明正言順以「死港女」角度出發的組合,而且不知道該說是幽默、搞笑、bitchy 還是 mean,好像全都是,又全都不是,一般流行曲相信難以有同樣啜核的題材吧?歌詞以外,楊彤的電子樂部分亦相當搶耳,二人聚在一起確實有很離奇的化學作用。

11.

MastaPiece

MastaMic


相隔 5 年的新專輯像是曬冷之作,以極為多元化的音樂風格,把不同的題材共冶一爐,諷刺性、批判性的力度不比過往輕。和不同歌手的合作可以很悅耳動聽,同時又有一些較為辛辣、講求高技巧的作品,12 首歌曲各具特色,整體豐富得無話可說。

緊貼最新音樂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Overflow 音樂滿瀉」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