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得知容祖兒將要舉行她的「side tracks」演唱會《My Secret Live》,我第一個反應是:甚麼 side tracks?不是 b-sides 嗎?才想起,香港從來沒有所謂「b-sides」的說法,「side tracks」這個字眼真的地道得很。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Side Tracks 與 B-Sides

Side Tracks 與 B-Sides

最初得知容祖兒將要舉行她的「side tracks」演唱會《My Secret Live》,我第一個反應是:甚麼 side tracks?不是 b-sides 嗎?才想起,香港從來沒有所謂「b-sides」的說法,「side tracks」這個字眼真的地道得很。

Side tracks,也就是「非主打」(或指非大熱)歌曲了。以唱 side tracks 為主的演唱會(或者用「音樂會」更恰當),容祖兒當然並非第一人,大家馬上就會想起楊千嬅的《Minor Classics》,classic 到我們可能忘記了林憶蓮十年前的《Live 07》也一樣唱了大量非主打歌曲(同樣選址較細的場地——九展舉行),她才是真正的先河。

外國很少人說甚麼「main tracks」「side tracks」,過往我們最常聽到的是「b-sides」。本來源於黑膠唱片有 A 面 B 面,到了 60 年代初左右,唱片公司為了集中推廣某一首歌(也就是所謂「主打歌」),A 面就放他們想電台主力播放的歌,B 面就放次要一點的,於是「b-sides」就成了那些非主打歌曲的統稱了。

 

B-sides 一般不會收錄在大碟當中,加上沒有重點推廣,成為了真正歌迷才會熟悉的作品。畢竟 singles(單曲)通常及不上大碟流行和具談論性,而且較易絕版,在那個仍以實體唱片為主要銷售市場的年代,b-sides 很容易成為滄海遺珠。

既是好歌,為甚麼要放在 b-sides 呢?有時候,可能因為風格與專輯不連貫、不統一,又或是太過偏鋒,都會被歸入 b-sides,當然也有是因為水準稍遜的,很難一概而論,但對於樂迷而言,聆聽 b-sides 有時就是一個尋寶的過程,發掘到比主打還驚艷的歌曲,時有發生。

最初得知容祖兒將要舉行她的「side tracks」演唱會《My Secret Live》,我第一個反應是:甚麼 side tracks?不是 b-sides 嗎?才想起,香港從來沒有所謂「b-sides」的說法,「side tracks」這個字眼真的地道得很。
卡式帶也有分 A 面 B 面,主打一般會放在 A 面第一首和 B 面第一首,這個情況,「B Side」的歌也不一定是「side track」,要搞清楚啊!

其實到了 CD 年代,已沒有字面意義的 b-sides 了,都是同一面,但一張單曲當中主打以外的其餘新作品,仍然慣性稱作 b-sides。香港沒有真正流行過單曲唱片,也就不存在 b-sides 的概念了。但一張大碟 10 首歌,主打畀盡 5 至 6 首,總有「side tracks」,那些就是我們的「b-sides」了。

香港的流行音樂大碟,特色是風格可以很混雜,很多 side tracks 有時更能展現到歌手的個性和實驗成果;如果你從不聽大碟,大概會錯失很多。

可是,這個時代也即將要消逝了。唱片市道疲弱,現在香港的歌手都愛推出 EP,一般只有 5 首歌,每首歌都是一發子彈,全部都要「中」,不能冒險,製作一首歌可不便宜啊!於是,b-sides 也好,side tracks 也好,那些年在唱片裡尋寶的日子,離我們愈來愈遠了。容祖兒應該慶幸,她還能辦一個 side tracks 音樂會,因為沒有幾多個後輩有這樣的資格了。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