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普及與否,都可以有些東西流傳於世,所有創作人都會有這個念頭吧。」我問雷柏熹(Patrick Lui)為甚麼想出唱片,他這樣答,神色掩不住雀躍的心情。「有些音樂人可能很享受演奏、表演,卻未必醉心於創作,但我是有創作慾,所有有創作慾的 musicians 都會想有自己的唱片。」 雷柏熹這個名字對於有留意本地流行曲幕後創作人的樂迷來說,該不會感到陌生,他曾與陳奕迅、RubberBand、林奕匡、衛蘭等歌手/樂隊合作,有時是演奏樂手,有時負責編曲。現在,他以創作人的身份示人,以「雷柏熹爵士大樂團」(Patrick Lui Jazz Orchestra)之名義,推出首張專輯《Sonder》。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專訪】首張 Big Band 專輯面世 雷柏熹:香港也有值得欣賞的爵士音樂

【專訪】首張 Big Band 專輯面世 雷柏熹:香港也有值得欣賞的爵士音樂

「無論普及與否,都可以有些東西流傳於世,所有創作人都會有這個念頭吧。」我問雷柏熹(Patrick Lui)為甚麼想出唱片,他這樣答,神色掩不住雀躍的心情。「有些音樂人可能很享受演奏、表演,卻未必醉心於創作,但我是有創作慾,所有有創作慾的 musicians 都會想有自己的唱片。」

雷柏熹這個名字對於有留意本地流行曲幕後創作人的樂迷來說,該不會感到陌生,他曾與陳奕迅、RubberBand、林奕匡、衛蘭等歌手/樂隊合作,有時是演奏樂手,有時負責編曲。現在,他以創作人的身份示人,以「雷柏熹爵士大樂團」(Patrick Lui Jazz Orchestra)之名義,推出首張專輯《Sonder》。

01

緣起


「我也很想有自己的 album」


雷柏熹於美國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讀爵士音樂,雖已回港多年,但他說自己每年都會抽時間到紐約「觀摩」一下。學校在波士頓,離紐約不遠,只數小時車程。「Jazz 而言紐約都算最頂尖了。」他到紐約「觀摩」的自然是爵士樂的演出,順便「取吓經」。「有年認識了一班玩 Big Band 的 musicians,有些都有出碟,我便跟他們說,其實我也很想有自己的 album,他們就幫忙 line up。」由意念萌生到走入 studio 錄音,大概半年時間,全程在紐約進行,那時是 2018 年。

2018 年錄起整張專輯後,他花了兩年時間處理後期工作,mixing、mastering(由兩屆格林美獎得主 Mike Marciano 包辦)等等,最難是找發行。「Big Band 始終偏一點,在香港不是很普及,但這種音樂很能打動我。傳統上 Big Band 是跳舞、Swing 音樂,但現在已發展成很多不同的 style,我想做的是 modern 一點的。」

大家聽專輯的點題作〈Sonder〉,或會訝異樂曲如此有意境,已不是那種 Swing 年代的模式了。過往 Patrick 寫/錄過一些三重奏、四重奏的樂曲,但真正為 big band 而寫/錄的,〈Sonder〉是第一首。有些歌曲屬改編作(改編自己和改編別人的創作都有),本身不是為 big band 而寫的,又是另一種做法。

02

Sonder


「這份感覺由細到大都在我心裡」


Sonder 這個字不好解釋,我嘗試在網上找中文翻譯,也說這是個「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字,或者可以解釋為:有些人只屬萍水相逢,我們的人生都是「個別」的,但也會想像別人的故事是怎麼樣,路途又如何交疊在一起。

「這份感覺由細到大都在我心裡,我覺得也潛藏在我的所有作品裡。〈Sonder〉寫的時候沒有 title,但這隊 big band 有十幾人,大部分都是我到 New York 才初次見面,他們後生的有,年長一點的又有,但都各自在音樂上走了很多路,一齊來到這個 rehearsal space,我覺得很有趣。」Patrick 說小時候看到車輛經過,也會想:裡面的人究竟會去哪裡呢?這大概也是 Sonder 吧。「雖然(專輯)不是每首歌都圍繞這個主題而寫,但 New York 是世界各地的人都會去的地方,大家的 background 都很不同,錄音的過程裡也常常喚起了這份感覺。」

《Sonder》裡另一首重點作〈Windmill〉也值得推介,兩年前 Patrick 參與了一個叫「爵士樂馬拉松」的演出,是康文署響應「國際爵士樂日」而辦的一個從早到晚的活動,那時他認識了紐約的小號手 Alex Sipiagin,很喜歡其演奏風格,便邀請他參與專輯製作,〈Windmill〉是其中一首。「這首比起〈Sonder〉節奏感強得多,很能體會到他的技術、能力。」

除此以外還包括一些改編作,譬如大家耳熟能詳的〈Danny Boy〉、Antonio Carlos Jobim 的 bossa nova 作品〈Ligia〉,以及 Jazz Standard〈Without a Song〉,可以說是相當豐富的一張專輯。

03

爵士之路


「為甚麼只能彈寫在譜上的樂曲?」


和很多香港的小朋友一樣,雷柏熹也是自小學琴,最早接觸的是古典音樂。香港是個很神奇的地方,細細個就演奏級的人不少,但最終真的會跑去創作音樂的,卻沒想像中的多。大概,也和剛才所說的「創作慾」有關。

「學了幾年琴之後,我就想,為甚麼只能彈寫在譜上的樂曲?為甚麼不可以彈自己寫的東西?」弔詭的是,Patrick 說他對作曲又談不上很有興趣:「後來我就明白,我想做的是即興的東西,而 Jazz 好玩的地方就是即興。」有人介紹他去教會彈琴,儘管他並沒有宗教信仰。「教會司琴就是看 chord chart,而非逐粒音寫出來,你要 make up something on the spot,我覺得好好玩,好大挑戰。」就這樣,種下了想玩 Jazz 的種籽。

雷柏熹大學時也是唸古典音樂,但因為當時參與了一個 Jazz group,有真正的體驗,「覺得好難但又好想玩」,促使他後來到美國學習爵士樂,還在輾轉之下認識了也在 Berklee 讀音樂的阿正(RubberBand 結他手,他主修的是電影配樂),畢業後回港便開展了合作關係。接下來的故事,就大家都知道、「聽到」了。

「無論普及與否,都可以有些東西流傳於世,所有創作人都會有這個念頭吧。」我問雷柏熹(Patrick Lui)為甚麼想出唱片,他這樣答,神色掩不住雀躍的心情。「有些音樂人可能很享受演奏、表演,卻未必醉心於創作,但我是有創作慾,所有有創作慾的 musicians 都會想有自己的唱片。」
雷柏熹這個名字對於有留意本地流行曲幕後創作人的樂迷來說,該不會感到陌生,他曾與陳奕迅、RubberBand、林奕匡、衛蘭等歌手/樂隊合作,有時是演奏樂手,有時負責編曲。現在,他以創作人的身份示人,以「雷柏熹爵士大樂團」(Patrick Lui Jazz Orchestra)之名義,推出首張專輯《Sonder》。

04

爵士與流行


「有時 Pop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不等於做起來也簡單」


學古典、爵士出身,製作流行曲會不會覺得太簡單?「我做 Pop、做 Jazz 都放很多心機。有時 Pop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不等於做起來也簡單,可能你要花好多心機做一些簡單、直接的東西。」

聽今年雷柏熹為 RubberBand、林奕匡製作的歌曲,或多或少都注入了爵士元素在內,是想讓流行曲聽起來更豐富嗎?「初接觸爵士音樂時會有一個心態:流行曲應該要多點 Jazz 啦!但後來明白到,音樂有不同 style 是有其原因的,不一定要 artificial 地注入一些 style。」Patrick 沒有否定這種做法,只是覺得不必硬來,過往也有很多成功例子,但失敗的也不少。「現在會思考,硬把一些元素加入某種風格,是否認為那種風格有所不足呢?」他說流行曲製作做得多了,便會發現當中也有很多學問,我們要懂得細味不同的 style,「除非你覺得加些 Jazz 上去真的會 enhance 件事,令歌曲顯得與別不同,或幫助到表達,那就 okay。」

RubberBand 的新碟則是有意玩 big band,他說 big band 不一定很 Jazz,Jazz 的 big band 也可玩 Pop music。「我現在並沒有『等我 introduce 多啲 Jazz 嘅 elements 落 Pop 先』的想法,但有時反過來,大家知道我玩 Jazz,當他們想歌曲有 Jazz 的元素時便會找我,我其實沒有刻意去做。」說到底,重點是如何以音樂表達到歌曲的情緒、氣氛或想講的話更重要吧。

「無論普及與否,都可以有些東西流傳於世,所有創作人都會有這個念頭吧。」我問雷柏熹(Patrick Lui)為甚麼想出唱片,他這樣答,神色掩不住雀躍的心情。「有些音樂人可能很享受演奏、表演,卻未必醉心於創作,但我是有創作慾,所有有創作慾的 musicians 都會想有自己的唱片。」
雷柏熹這個名字對於有留意本地流行曲幕後創作人的樂迷來說,該不會感到陌生,他曾與陳奕迅、RubberBand、林奕匡、衛蘭等歌手/樂隊合作,有時是演奏樂手,有時負責編曲。現在,他以創作人的身份示人,以「雷柏熹爵士大樂團」(Patrick Lui Jazz Orchestra)之名義,推出首張專輯《Sonder》。
《Sonder》將於 11 月 27 日於各大音樂平台上架,黑膠唱片則會於一星期後推出,內附載有 24bit/96kHz Hi-Res Audio 檔案的 USB。

05

爵士在香港


「從來在香港玩 Jazz 都不容易」


問到怎看本地的爵士樂發展,他說明顯多了人對此感興趣。「從來在香港玩 Jazz 都不容易,我初接觸的時候,想學也沒甚麼門路,現在很多人從外國回流,會玩會教,多了途徑,變相也令人更容易接觸到這種 style,即使這仍只屬小眾玩意。」

如此小眾,會否擔心《Sonder》不被大眾接受?「也預計到不會很大眾化,怎說也不可能及得上流行音樂那麼多人聽,所以也不會很擔心。更想是藉著這張唱片,告訴大家香港也有值得欣賞的爵士音樂,說不上很有使命感去推廣,但愈多人玩,就愈多人 aware 到有這種音樂。」Patrick 的目標市場也不只是香港,這張唱片同時也在台灣發行,海外的亦在洽談中,畢竟,音樂是一種可衝破地域界限的語言。

Patrick 說他很享受表演,這方面無論爵士、流行,他都能尋找到樂趣。「做 RubberBand 或 Eason 的 tour,也可學到怎樣執生,聽著其他樂手玩然後給反應,也是一種學問。」說到欣賞的音樂人,香港的他提到 Jerald;至於外國,或者說影響他創作的,big band 方面就有 Maria Schneider、Bob Brookmeyer,彈琴的則是 Bill Evans、Herbie Hancock 等,大家不妨找找這些音樂人的作品聽聽,再與《Sonder》對照,或者也能感受到一種路途交疊的虛幻感覺,大概,這也是 Sonder 的一種吧。

「無論普及與否,都可以有些東西流傳於世,所有創作人都會有這個念頭吧。」我問雷柏熹(Patrick Lui)為甚麼想出唱片,他這樣答,神色掩不住雀躍的心情。「有些音樂人可能很享受演奏、表演,卻未必醉心於創作,但我是有創作慾,所有有創作慾的 musicians 都會想有自己的唱片。」
雷柏熹這個名字對於有留意本地流行曲幕後創作人的樂迷來說,該不會感到陌生,他曾與陳奕迅、RubberBand、林奕匡、衛蘭等歌手/樂隊合作,有時是演奏樂手,有時負責編曲。現在,他以創作人的身份示人,以「雷柏熹爵士大樂團」(Patrick Lui Jazz Orchestra)之名義,推出首張專輯《Sonder》。

緊貼最新音樂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Overflow 音樂滿瀉」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