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一篇提到的水下小相機,水下運動相機於近年來有著超高速的發展。為了令潛水者拍到更漂亮的照片,各大廠商也出盡全力去滿足他們的要求。水下攝影除了要多參考高手的作品外,對不同周邊器材的理解也十分重要。有時候,看作品的時候就要想一想攝影的方法,對自己的進步也相當有助益。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山治的潛攝世界】水下攝影常用周邊

視聽生活

視聽生活

【山治的潛攝世界】水下攝影常用周邊

【山治的潛攝世界】水下攝影常用周邊

隨著第一篇提到的水下小相機,水下運動相機於近年來有著超高速的發展。為了令潛水者拍到更漂亮的照片,各大廠商也出盡全力去滿足他們的要求。水下攝影除了要多參考高手的作品外,對不同周邊器材的理解也十分重要。有時候,看作品的時候就要想一想攝影的方法,對自己的進步也相當有助益。

可以安裝於相機上的配件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別:

相機用的底盤及支架

• 燈具,包括持續光源或閃光燈

• 鏡頭配件(微距、廣角等)

水下相機用的底盤就像是陸上相機的提籠/兔籠,是再加裝配件的重要工具,一般的底盤以一至兩枚螺絲固定於相機的底部,而兩旁的把手則幫助你在加裝了不同的裝備後,亦可以緊緊的握住相機。兩側的標準波頭則再方便你加裝其他的配件,你可以根據你的需要加配不同長度和種類的長臂,例如拍廣角的話就需要長一點的燈臂,而提柄上亦可以加裝如運動相機的底座,再加上不同配件後,這就是為甚麼加好配件的水下相機讓人叫做一隻「蟹」。目前很多國外及大陸的廠商都有推出各式各樣的底盤及燈臂,或輔助浮具,在選擇上,還是應該根據你的相機防水殼的大小、拍攝的題材,而決定所需要的組合。

第一篇我們說過,在水下由於紅光的穿透力較弱,我們拍攝者常常用到不同的燈具,如果拍攝硬照,通常我們會使用閃燈,新款的水下閃燈通常利用本身相機的閃燈再以光纖引發防水的外置閃燈。拍攝的時候,透過調校燈臂及關節去調整閃燈的位置、出力,去獲得理想的燈光效果。

隨著第一篇提到的水下小相機,水下運動相機於近年來有著超高速的發展。為了令潛水者拍到更漂亮的照片,各大廠商也出盡全力去滿足他們的要求。水下攝影除了要多參考高手的作品外,對不同周邊器材的理解也十分重要。有時候,看作品的時候就要想一想攝影的方法,對自己的進步也相當有助益。

跟陸上攝影一樣,光的質也十分重要,這裡就是周邊廠商們表現的時候了。一般水下的防水閃燈都是由幾家較大的日本及外地廠商製作,然而在周邊方面,則可謂百花齊放。水下閃燈基本上的原廠設定都是相對廣角,照射角度約為 80 至 100 度左右,如果要拍超廣角的照片,就需要為閃燈加上副廠的散光片,而如果你在拍微距生物時需要製作黑背景,又或想營造舞台燈效果,則需要如 snoot、聚焦燈等配件。這些配件在市場上需求甚殷,甚至是養活了不少廠商!在照片之外,近年愈來愈多人拍攝影片,又令水下電筒/持續光源十分受歡迎,但情況跟閃燈相似,廠商在推出電筒之外,同時亦推出了不少額外配件電筒改變照射角度、改變顏色等等,令大家可盡情發揮創意。

隨著第一篇提到的水下小相機,水下運動相機於近年來有著超高速的發展。為了令潛水者拍到更漂亮的照片,各大廠商也出盡全力去滿足他們的要求。水下攝影除了要多參考高手的作品外,對不同周邊器材的理解也十分重要。有時候,看作品的時候就要想一想攝影的方法,對自己的進步也相當有助益。
Retra LSD snoot

無論你在水下使用 point and shoot 抑或單反,還是有用到鏡頭配件的需要,鏡頭的外接配件主要是要滿足以下需要:

1. 微距加強

透過外接鏡片,減少最近對焦距離,增加小生物的放大倍率。

 

2. 廣角加強

例如透過外加 dome port,令小型相機也可以拍到更廣角的照片,又或更容易拍到半天半水的照片。

 

3. 特殊效果

例如 micro fisheye 鏡頭,拍攝對焦距離既短,而又有廣角背景的照片。

在看完以上介紹後,相信大家會有基本的概念,為甚麼喜歡拍水下照片的朋友的相機都像一隻蟹。當然在配件世界,在以上介紹的以外,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選擇。而下一步,就是多看照、多拍,再研究利用怎樣的配件組合可以助你發揮創意,拍到想拍的效果。

隨著第一篇提到的水下小相機,水下運動相機於近年來有著超高速的發展。為了令潛水者拍到更漂亮的照片,各大廠商也出盡全力去滿足他們的要求。水下攝影除了要多參考高手的作品外,對不同周邊器材的理解也十分重要。有時候,看作品的時候就要想一想攝影的方法,對自己的進步也相當有助益。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

【視聽展 2025】不可錯過的個人音響新品推薦
2025年08月09日
【評測|影片】KEF XIO:全新 Uni-Q MX 單元及影院版 MIE 加持!一體式 5.1.2 聲道極緻 3D 聲效體驗
2025年08月07日
【品牌專訪】用耳機說故事 Nostalgia Audio 的史詩式聲音宇宙
2025年08月07日
【專家教路】「.1」聲道的重要性 認識超低音的設計與結構、擺位與設定
2024年12月16日
Acoustune HS2000(有線)及 HSX1001(無線/有線)系列:實現「一機多聲」玩法,一文了解不同模組和腔體關鍵差異
2025年08月06日
不一樣的耳機店 Audio Stage 匯聚多個品牌獨家銷售
2025年08月06日
【評測|影片】Noise Master Buds:12.4mm 鈦合金單元配合 LHDC 高音質藍牙!千元有找入手 Bose 專業調聲
2025年08月05日
【專家教路】黑膠專門店 HK68 分享玩黑膠心得|3 種方案新手玩黑膠超輕鬆|入門黑膠唱盤推薦
2024年10月04日
【評測】Astell&Kern A&ultima SP4000:超越巔峰 當之無愧的新機皇
2025年08月05日
【評測】Fiio M21:重塑入門 DAP 新標準
2025年08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