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第一代還是第三代? Nikon Z 無反的優點、缺點以及「Deal Breaker」

視聽生活

視聽生活

第一代還是第三代? Nikon Z 無反的優點、缺點以及「Deal Breaker」

第一代還是第三代? Nikon Z 無反的優點、缺點以及「Deal Breaker」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左抄右抄的堆砌機?

其實 Nikon Z 的機身相噚日已經流出,唔知大家睇完之後印象係點?作為 fans,筆者一向好鍾意 Nikon 單反的設計,不過今次對 Z 的感覺大概就係 Nikon 加 Canon 加 Fujifilm 的混合物,手柄有 Nikon 單反的特色,正面上半部分似足 Canon M 系列,頂部又有幾分似 Fujifilm X-H1,不算醜樣,但不太協調。不過其實近年的新機,除了 Fujifilm 和 Olympus 有復古元素的設計比較多人讚之外,Canon 也好、Sony 也好,都係被嫌醜樣居多,結果都係一樣大賣,所以外表有少少「四不象」其實無關痛癢,最重要的還是內涵(以及營銷、宣傳、鏡頭配套、配件、副廠選擇等等)。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Z6 同 Z7 的外形基本上相同,Z6 為 2,450 萬解像度、12fps 連拍的高速機,Z7 就是 4,570 萬像素、9fps 連拍的高解像機。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保留了機頂的顯示屏,不過就轉做同 Fujifilm X-H1 相似的方形設計。有 3 組用家設定(U1-U3),手柄位好有 Nikon 特色,而且係單反尺寸、會比 Sony A7 好揸手好多。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Nikon Z6、Z7 無反同 D850 單反的尺寸比較。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可以見到按鈕佈局的確幾有 Nikon 特色。

除了因為機身空間有限、屏幕左邊不設按鈕之外,整體佈局與 Nikon 現時的單反幾一致,Nikon 人用落會幾順手。可以同單反媲美的大手柄,比起 Sony A7 會好拎好多,加埋 D850 的防塵防水滴級數,單就機身結構來說比起 A7 系列出色。不過雖然 Z 系列機身大一圈,但係可以客製化設定的按鈕數目比起 Sony 實在少太多。只可以話大家都被 Sony 豐富的客製化設定和功能寵壞了。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除了屏幕左邊無位擺按鈕之外,其他按鈕排佈同 Nikon 單反幾類似,加埋相同的選單設計,Nikon 用家會好易上手,係右下方的按鈕佈局有少少礙眼,方向鍵也不似可以設定作功能鍵(Fn),機身也不設 WB 白平衡快捷鍵。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有齊收音咪、耳機以及 HDMI 端子,可以外接錄影 10-bit 影像,不過就無得同時錄影落 XQD 卡。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Nikon 單反上的「紅褲仔」在 Z 系列上面都可以見到,前後控制滑輪的物料同設計比起 DSLR 有少少改變,手柄夠大夠深,不過就只採用了單卡槽設計。

將單反放入無反機身?

發佈之前好多朋友都估 Z 系列會唔會就係等於將現有的 DSLR 功能放入無反機身,實情當然不只是這樣。雖然定位上有相似之處,Z6 解像度有 24.5MP 與 D750 同級,對應 Sony 的 A7III;Z7 有 45.7MP 與 D850 同級,對應 Sony 的 A7R III,不過 Z 系列對 Nikon 用家來說有兩樣好重要的新設計,分別係機身內置了 5 軸 5 級防震,以及在感光元件上配備了 PDAF 對焦點(Z7 有 493 點、Z6 有 273 點,90% 覆蓋率)。前者係第一次在 Nikon 單反類相機上配置了機身防震,對轉接鏡頭更有利,也是其他大部分無反品牌已經具備的設計;後者就大大改善了 Nikon 在 DSLR 上面不太快的 Liveview 對焦,令主要依賴 Liveview AF 的 Z 系列變得真正實用。

根據現時已經有的資料,Z6、Z7 的優點和缺點都幾明顯,部分優點好吸引,但可惜缺點有少少令人卻步。

優點

靚 EVF、LCD

3,69 萬點 OLED EVF、3.2 吋 2,10 萬點上下翻轉式 LCD 屏幕,兩樣都擁有現時最高質素的顯示效果。

大手柄

Sony A7 的細手柄尾指實在無位放…

機身 5 軸 5 級防震(轉接鏡頭則有 3 軸)

係逼於無奈的設計(?),因為人人都有(除了 Canon),但真係好實用。

用返 EN-EL15/a/b 電池

現有用家無須買過新電。

靜音快門

用過就知好用,婚禮、教堂、運動等不同場合都有用。

Hybrid AF

Z7 有493 點、Z6 有 273 點,90% 覆蓋率。(可以預期同現時 A7 第三代差不多效果?)

D850 級數的防塵防水滴

唔知 D850 防水防塵有幾勁,可以上 YouTube 搜尋一下。

支援 USB 充電

Sony A7 好實用的功能之一,暫時未知能否邊充電邊使用。

相片(RAW、JPEG)、影片可以直接由相機傳送到電腦(亦支援電腦遙控拍攝)

Studio 拍攝恩物。(不過電量、傳送速度都係令人膽心的地方。)

機頂 LCD 資料顯示屏幕

用慣中高階單反的朋友應該好鍾意。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新的 Z 系列採用了直徑達 55mm 的新 Z 接環,法蘭焦距只有 16mm,基本上可以轉接絕大部分的鏡頭。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Z7 有 493 個 PDAF 自動對焦點、Z6 則有 273 點,覆蓋率達到 90%。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369 萬點的 EVF 可算是現時最高解像度的規格,而且仲有低延遲的設計。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Nikon 是第一次在單反/無反類相機加入機身防震,亦都係貼近現時其他品牌高階規格的 5 級 5 軸防震。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配備了 D850 級數的防塵防水滴設計,另外今次一同公佈的鏡頭亦都具備防塵防水滴設計。

缺點

只有單 XQD 卡槽(日後可升級支援 CFexpress)

連自家的入門單反 D610 都有雙卡槽,其他中高階無反也開始轉晒雙卡設計的時候,Nikon 這個重磅系列竟然只有單卡槽設計(而且仲要係相機得 Nikon 有採用的 XQD 卡)。

Fn 按鈕數量太少、可設定的功能也有限

以單反角度來說不算少,錄影鍵等相信也可以自行設定功能,不過相比起 Sony A7 系列是小巫見大巫。

無法用 Touch Screen 快速控制對焦點移動

Canon 同 Sony 都已經有,對有大量對焦點的無反特別實用,可以同對焦點遙杆互補。

3D 追蹤拍攝設定沒有 DSLR 般快速

如果期待有 Nikon 高階單反一樣的操控體驗可能會有少少失望,不過可以通過軟件升級改善。

冇 Eye-AF(有人面辨識)

只可以話大家再次被 Sony 寵壞了。

Focus by Wire

用慣傳統單反的朋友,Focus by Wire 的鏡頭操控手感不太舒適。

拍片的變焦、對焦會同 Canon 以及其他相機掉轉

這方面 Nikon 的確較為孤立,不過其實係 Focus by Wire 設計的話,軟件升級係可以提供反向旋轉選項的。

電量太少

Nikon 公佈的資料 Z7 為 330 張、Z6 為 310 張。雖然 CIPA 標準對無反一向不太友善,不過這個數目依然有一定參考價值。

閃燈同步只有 1/200 秒

對其他品牌來說可能好正常,但 Nikon 的 1/250 秒影燈同步先係中高階機標準!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單 XQD 卡槽設計,是筆者的 Deal Breaker 之一。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由選單可以見到 Nikon Z 可以設定的按鈕同功能都不算多,同 Sony A7 多到近乎變態的功能鍵設定爭好遠,雖然話就話夠用就好,但係有更多設定的確可以兼顧到不同用家的需要也是不爭的事實。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可以提供 DX Crop Mode,是筆者最鍾意的其中一個 Nikon 功能(Canon 係無的,5DS R 那一個並不算)。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選單介面同現時 Nikon 的單反相似,另外 AF 方面亦都支援好詳細的微調設定。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新增了可以直接由相機無線傳送相片到電腦的功能,對 Studio 拍攝好實用。(不過耗電量同速度係未知數)

影像功能:支援 4K/30P 並配備 N-log 及 10-bit HDMI 輸出

其他細節其實仲有 Z7 的 9fps 同 Z6 的 12fps 只是在 AE Lock 的情況下先可以達成等等,由於筆者對連拍唔算太大需求,所以就唔特別提了。另外,本文暫不詳談拍片方面的細節,但以下也提供這方面的規格給有興趣的朋友:

  • 4K/30P、1080/120P
  • 4K 影片都有 Focus peaking(之前係 Full HD 先有)
  • N-log(4:2:2、12 級動態範圍)
  • 10-bit HDMI 輸出作外置錄影(不過不能同時錄入 XQD 卡)
  • 支援 Timecodes
  • 設有收音咪及耳機端子

意料中的售價:基本配套先行 發展 Roadmap 已確定

今次同 Z6、Z7 一齊公佈的有 4 支鏡頭,分別係 24-70mm f/4S、50mm f/1.8S、35mm f/1.8S、58mm f/0.95S NOCT(明年先正式發售),算係滿足了大家基本的配套需要。不過同 Sony 一樣,基本鏡頭價錢都唔算平。另外機身當然都不便宜,當然這也是意料之中,價錢大約也是同 Sony A7、A9 同級。

Z7:US$3,399.85、US$3,999.95(連 24-70 f/4 S 套裝)(9 月 27 日發售)
Z6:US$1,995.95、US2,599.95(連 24-70 f/4 S 套裝)(11 月尾發售)

24-70 f/4 S:US$1,000(套裝價為 $600)
35mm f/1.8:US$850
50mm f/1.8:US$600(10 月底發售)
FTZ:US$250(與機身一同購買價錢為 US$150)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今次一同公佈的 4 支 Z 系列新鏡,當中 58mm f/0.95 S Noct 只支援手動對焦,其他則有自動對焦,不過就採用了 Focus by Wire 的電子連動設計。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Nikon Z 系列的發展藍圖也已經公佈,明年就可以見到 24-70mm f2.8 以及 70-200mm f2.8 的兩款大三元旗艦鏡頭。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FTZ 接環不設摩打,所以只有轉接 Nikkor AF-P、AF-S、AF-I 等較新的鏡頭先可以提供自動對焦,AF-D 等舊鏡就無法自動對焦。

Nikon Z:兜了大圈去到別人的起點?不過起點比較高

Nikon 這個好多人期待已久的無反系列,如今正式公佈後,可以說是有驚喜的地方,也有失望的地方。外國評測成日講「Deal breaker」,意思是無辦法過到自己嗰關的缺點。對筆者來說 Nikon Z 的「Deal breaker」有兩樣,一個是只有單 XQD 卡槽設計,另一個就是電量,這兩點也是筆者最後放走 Sony A7R II 的主要原因(當然仲有 SD 卡寫入太慢、選單太混亂、對焦不夠快等等)。當然有好多朋友覺得單卡無問題,電量少帶多幾嚿電、甚至插尿袋就解決到,以上只是筆者的個人經驗與使用習慣上的偏好,正如不同攝影師有不同需要,沒有太多參考價值,只係作為想回歸 Nikon 的 fans,見到 Nikon Z 的設計之後想發吓牢騷。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Nikon 在無反發展的路上可以話兜了一個大圈,Nikon 1 系列不大的感光元件加上不小的機身,出來的結果就是不太理想的銷量。到 Nikon Z 的出現,對手是 Sony 已經第 3 代的 A7 系列,究竟 Nikon 是以第 1 代無反的心態來研發,還是以第 3 代作為對手來研發?筆者覺得某些核心技術是第 3 代、某些基本設計係第 1 代,所以姑且攤平可以算做係第 2 代。Sony A7 的起點比較低,經歷了幾年大幅的進步先有現時的成績;Nikon Z 有好多前人的經驗可以參考、Nikon 的相機技術底蘊也比前者深厚,起點比較高。兩部新機都沒有令筆者太心動,反而妄想一下如果 D850s 加入了感光元件的 PDAF,再有埋內置 VR 的話就係一部完美單反了,必入!當然,如果 Z 系列賣得好的話,更大可能係單反系列慢慢 fade out 了。

經過了成個月的造勢預告片,Nikon 今日終於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筆者作為一個前 Nikon 用家,等了一年又一年,可能等得太耐已經有少少麻木,到正式公佈時反而沒有太興奮。Z 系列有高速版的 Z6 以及高像素版的 Z7 兩個型號。面對已經發展成熟、而且用家眾多的 Sony A7 系列,遲起步、甚至應該話太遲起步的 Nikon Z 究竟係左抄右抄的堆砌機,還是集眾家所長又有 Nikon 特色的傑作?今次就用現有已經公佈的資料同大家由外形到功能詳細分析一下。
當年 Df 由於要保留 DSLR 的鏡箱,結果由正面睇超有型、但係側面睇就太厚身累贅,採用無反設計之後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這部「Nikon Zf」相信係 Nikon 人必買的吧。

至於另一部筆者必買的,相信就係「Zf」。當年因為採用單反結構,要保留鏡箱,結果令到復古設計的 Df 有一個厚機身,無辦法完整重現到菲林機的感覺。這次 Z 系列的無反設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體形上亦都可以更貼近傳統菲林機,如果 Nikon 以這個模樣推出「Zf」的話一定大賣(如果價錢只係少少離地、不是非常離地的話)。

請讚好 SPILL Facebook 專頁,如想緊貼最新資訊,可於「已讚好 / Liked」選單內點按「搶先看 / See First」。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

【評測】1MORE S70:外形、音色同具線條感
2024年10月07日
貫徹半透明外殼風格 Nothing 首款開放式耳機 Ear (open) 即日開賣
2024年10月04日
【評測】Empire Ears Triton Launch Edition:聲音取向返回原點!
2024年10月04日
【限時優惠】使用 Ivacy 89% 折扣,探索數百萬部你不知道存在的隱藏節目!
2024年07月05日
【評測】iFi SilentPower 系列:小配件有功效?USB-C、HDMI 聲畫淨化
2024年10月03日
【評測】AROMA Audio 玄武:任何耳機皆能輕鬆駕馭
2024年10月02日
【評測】Nostalgia Audio Durandal:聽 Band Sound 的絕佳選擇!
2024年09月30日
誰是 Longlegs?誰是 Osgood Perkins?——致背負家族創傷的人
2024年09月02日
KEF 第 9 代 Q 系列配備 12 代 Uni-Q 單元、引入 MAT 聲學迷宮
2024年09月26日
【評測|影片】Cambridge Audio Evo One:配備 14 單元、700W 輸出!功能豐富串流一體喇叭
2024年0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