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 iPhone X 開始,這種感覺就消失了。
iPhone X 是第一部要學習才可使用的蘋果電話。沒有了 Home 鍵,要在 App 的底部推上返往主頁;要進行多工切換,要將上述手勢維持數秒。但在主頁,又不可以同一招召喚多工切換頁。而直至今天,我也不知道該怎樣做。
以往 iPhone 的控制中心,是用手指由屏幕底部往上推;但 iPhone X 呢?你以為像 Android 一樣由頂部往下推嗎?非也,是要非常準確地,在屏幕右手的頂端推下來,畫面上只有一條奇怪的線提示。否則,你只會推下像 lock screen 一樣的 notification center。
開機鍵呢?在手機右手邊有個「功能鍵」,其實是 Siri 鍵,要真正關機是要按著這個右邊功能鍵加左邊的(-)音量鍵,要關鬧鐘的話,也要做同一個動作,非常不直覺。
而蘋果自信滿滿的,以 Face ID 取代 Touch ID,原來 Apple Pay 只需按三下 Home 鍵(第一下開機,後兩下召喚 Apple Pay),將電話貼在終端機前,一路緊按 Home 鍵完成保安認證就行;現在呢?先按 Siri 鍵兩下,再舉起手機進行 Face ID 認證,完成後把手機放在終端機上。所需時間未必差太遠,但同樣,用起來非常不直覺。
而最最最要命的,是 iOS 11 的設計,由美學到功能,只能用「混亂」二字形容,毫不爽快。資深的蘋果用家,應從不想到蘋果作業系統的災難程度可以「媲美」Windows Vista 甚至 Windows 98 吧?!系統根據電池狀態自動減慢運作速度,避免無故關機間接造成機能老化,更是當消費者白癡的極致。
當初,大家是心甘情願用較高的價錢購買蘋果產品,因其功能、支援、造工、穩定性和一致性都冠絕業界,是工作用機器首選;如果像 Windows 一樣,剪片或打稿途中突然 down 機,或要每星期更新,這是你可接受的嗎?若然如此,我寧可付出少一點,買功能多一點的 Sony 電話和 Surface 平板,再利用 Google Apps 進行同步。反正,蘋果的光環都消失了。
那為何我仍在用自己的 iPhone 7 呢?因為我還在用 iPad Pro 和 Macbook Pro。否則,我真的找不到任何理由留住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