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發佈會】Nikon DX 旗艦機 D500 終於來臨 攝錄功能比 D5 更強勁

視聽生活

視聽生活

【發佈會】Nikon DX 旗艦機 D500 終於來臨 攝錄功能比 D5 更強勁

【發佈會】Nikon DX 旗艦機 D500 終於來臨 攝錄功能比 D5 更強勁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技術和規格已屬頂級

D500 與上代 D300s 相距 7 年之多,難以相提並論,新機反之跟 FX 旗艦機 D5 的技術和規格有點相似,同樣採用全新 EXPEED 5 影像處理引擎,原生感光度為 ISO 100 至 51200,可擴展至 ISO 50 至 ISO 1640000,只是比 D5 的 ISO 3280000 稍低一級而已。至於對焦方面,一樣用上 153 點自動對焦系統,包含 99 個十字型感應器;擁有每秒 10 張的連拍速度,以 JPEG 和 14bit RAW 格式進行高速連拍最多可拍攝 200 張相片。另外,D500 可攝錄 4K(3,840 × 2,160)影片最長可達 29 分 59 秒。若然拍攝 Full HD 的話,可以開啟首次加入的 3 軸電子減震功能,可減少垂直、水平與旋轉方向的震動。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觀景窗提供 100% 可視率。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轉盤及按鍵佈局跟以往機款相若。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具備 3.2 吋翻揭式觸控屏幕。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設有雙卡插槽,支援 SD 和 XQD 記憶卡。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除了收音咪插口,亦設有耳機插口,用家可以插上耳機實時監聽收音情況。

內置 SnapBridge 及 Wi-Fi 功能

D500 的另一賣點是內置 SnapBridge 應用程式,透過機內的藍牙及 Wi-Fi 便可與 iOS 或 Android 智能裝置連接,但 iOS 版本將會稍後時間才在 App Store 上架。配對過程相當簡單,亦支援 NFC 功能,連接之後,在相機每影一張相,可以自動傳輸至手機,用家可以選擇 200 萬像素或 Full Size,當然亦可以選取相片作傳輸。此外,還可透過此 App 進行遙控拍攝,將智能裝置化身為快門按鍵。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支援觸控對焦拍攝功能。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備有 4K 攝錄能力,最長可達 29 分 59 秒。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ISO 感光度最高可突破「百萬」。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如進行 Full HD 攝錄時,支援電子減震功能。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內置 SnapBridge 及 Wi-Fi 功能,連接智能裝置後可即影即過相。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亦可支援遙控拍攝。

試相區

在發佈會上,用 D500 裝上 AF-S DX Zoom-Nikkor 12-24mm f/4G IF-ED 鏡頭試玩一下,發現高感光度的抗雜訊能力相當不錯,層次與細節沒有流失,而現場色彩的還原度也很好。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ISO 感光度:ISO 2000‧快門速度:1/60 秒‧光圈:F4.5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ISO 感光度:ISO 1250‧快門速度:1/80 秒‧光圈:F4.5

在 D300s 之後一直懸缺的 DX 旗艦機位置終於有繼承者,新機名為 D500。筆者認為絕對可以用「冇大冇細」來形容 D500,因為內置的功能和規格比 D5 更加強勁,例如可攝錄長達 29 分 59 秒長的 4K 影片、支援觸控對焦,以及內置 Wi-Fi 等等。但只需用 D5 三分之一的價錢就買到了。
ISO 感光度:ISO 1250‧快門速度:1/20 秒‧光圈:F5.6

Specifications
D500
影像感應器:EXPEED 5
影像感應器尺寸:23.5 × 15.7mm
有效像素:2,090 萬
ISO 感光度:自動,ISO 100 至 51200,可擴展至 ISO 50 至 1640000
快門速度:1/8000 秒至 30 秒,支援 B 快門,閃燈同步速度 1/250 秒
自動對焦系統:153 點(99 個十字型感應器)
連續拍攝速度:每秒 10 張
屏幕:3.2 吋,翻揭式觸控屏幕
影片攝錄:3,840 × 2,160@30/25/24fps、1,920 × 1,080@60/50/30/25/24fps
儲存媒體:XQD、SD、SDHC、SDXC
電池:鋰離子 EN-EL15 充電電池
體積:147 × 115 × 81mm
重量:860g(連電池及記憶卡)
售價:$15,880(淨機身)
查詢:Nikon(2907 1122)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

見證第一個十年 真無線耳機演化史一圖重溫
2023年05月24日
【評測】JBL Wind 3:晴天雨天、千里伴隨的音樂伙伴
2023年05月25日
【評測】Cambridge Audio EVO CD:遠超一加一高音質?EVO 系列絕配 CD 轉盤
2023年05月23日
【單曲推薦.歌單】Overflow Picks 2023 Vol. 2(香港篇)
2023年04月16日
【評測|短片】B&O Beosound A5:便攜設計,強勁音效!玩齊 AirPlay 2、Chromecast 兼有 Qi 無線充電
2023年05月19日
【評測】Pentaconn Coreir-Brass:增設「金屬耳膠」新名詞
2023年05月19日
Astell&Kern 推出全新入門級便攜產品 A&norma SR35 及 AK Zero2 傳承系列精神並加入創新設計
2023年05月17日
粗口橫飛又老少咸宜的《死屍死時四十四》
2023年04月03日
【評測】FiR Audio Radon 6:集所有技術的紀念作
2023年05月16日
【評測】Cleer ARC II:將開放式耳機體驗帶到大街上
2023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