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我們會以短評的模式推薦一些編輯部認為近期值得花時間聽,或是備受注目的作品,並以港、中、台和國際劃分,每次介紹 5 張專輯或 5 首單曲。出版的時期不定,只要累積到一定數量我們認為可以一談的專輯/單曲便會見街,但肯定要比過去的模式覆蓋更多作品了。當然,要是有作品值得以更長的篇幅去寫的話,也會另文談論。首次跟各位見面的是「Albums」類、「International」篇。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新專輯短評】Dry Cleaning、Floating Points、Virginia Wing、The Notwist 及 Madlib

這一年我們會以短評的模式推薦一些編輯部認為近期值得花時間聽,或是備受注目的作品,並以港、中、台和國際劃分,每次介紹 5 張專輯或 5 首單曲。出版的時期不定,只要累積到一定數量我們認為可以一談的專輯/單曲便會見街,但肯定要比過去的模式覆蓋更多作品了。當然,要是有作品值得以更長的篇幅去寫的話,也會另文談論。首次跟各位見面的是「Albums」類、「International」篇。

Dry Cleaning《New Long Leg》

英國近年好像有很多矚目的 Post-Punk 樂隊,譬如 2 月推出了首張專輯的 Black Country, New Road 就備受談論了。但也被歸類為 Post-Punk 的 Dry Cleaning 更有驚喜,風格上算是傳承 Magazine、Wire 那一類,也有人說聯想到 Sonic Youth,然而似乎都不夠準確。因為,Dry Cleaning 更為獨特一點,這很大原因歸功於主音 Florence Shaw 迷人的聲音,她不唱歌,都以獨白形式演繹,歌詞充滿睿思和幽默感,彷彿看到一個尋常的場景都獲得啟發,寫物質世界的荒謬、生活偏離正軌的不安全感,或是記憶帶來的創傷,都有妙筆。

不過,樂隊的首張專輯《New Long Leg》絕非詞大於曲,其音樂也相當精彩,簡單的結他、bass、鼓配搭,卻有多樣的形態;演奏也緊湊非常,不多喘息空間。結他也不一定是主角,有時 basslines 更為懾人,〈More Big Birds〉甚至像以敲擊作為主軸,然後中段又突然加上琴,殺你一個措手不及,整個聆聽過程可謂驚喜處處。

Floating Points, Pharoah Sanders & 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Promises》

Floating Points 的第 3 張專輯就如唱片封套所示,是一個 3 層架構,除了他,還有現時已 80 歲的色士風手 Pharoah Sanders,以及 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主角雖是 Floating Points(他負責創作),Pharoah Sanders 的演奏卻像真正的靈魂,但內核又是那麼 Floating Points,這大概是這趟合作最有意思的地方吧。

這張取名《Promises》的新作,分成 Movement 1 至 9,但其實沒有很明確的切割點,基本上一氣呵成。開首是一小節類似 harpsichord 奏出來的聲音,並成為了全碟一個不斷重複的 motif,Sanders 的演奏亦隨即進入,然後不斷變化。到 Movement 4,Sanders 甚至把樂器放在一旁,喃喃哼唧,其後才再次演奏,並且愈奏愈緊湊、激烈、自由,情緒濃度飆升。Movement 6,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全面進場,和從 Movement 3 起已蟄伏著的電子聲響相互交疊,讓原已很 spiritual 的氛圍進一步昇華,絕美絕妙。有趣是 Movement 8 尾聲近乎寧靜,和剛才管弦樂的聲量成了對比;這麼一來 Movement 9 就如完場後演奏者出來謝幕,也像一個循環。

Virginia Wing《Private Life》

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的 Virginia Wing 是頗有趣的音樂組合,原是二人組,後來加入色士風手變成三人隊伍。音樂上你可稱之為 experimental pop,有傾向流行曲的結構,但聲響上卻有其新穎甚至前衛的地方,那些敲擊、鼓機帶來的節拍,有時會讓人想到 Post Punk,有時則像 Synth-pop、Dream Pop 或 00s’ R&B,像〈Return to View〉甚至帶點點 Laurie Anderson 的味道,但感覺沒那麼知性、感性,反而帶點不太正常,猶如一部怪雞 cult 片那些不太懂得表達情感的女主角獨白。

女主唱 Merida Richards 的聲音和歌詞是專輯的核心,也是靈魂,她透過創作釋放內心複雜的情感、情緒,那是我們工作了一整天,回到私人空間後,所沉澱而來的想法。大多是疑問,甚麼導致我們失落、絕望、焦慮和壓抑?歌曲沒有提供答案,但偶爾來一段奇詭聲響或色士風演奏,帶來一種「回應」的效果,這樣的交流讓音樂聽起來沒那麼孤單。

The Notwist《Vertigo Days》

德國樂隊 The Notwist 一直在進化,每張唱片都略有不同,但因為 2002 年的《Neon Golden》實在太經典,那別樹一格的輕盈電子流行搖滾樂,特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樂隊其後已沒那麼「流行」,但本質並不算大變,像新作《Vertigo Days》,一樣是把輕盈、電子、流行、搖滾這些字眼巧妙縫合,有些樂曲可能較著重氣氛營造或帶點聲響實驗感(不是那種很拒人千里的實驗,但有評論說像 Krautrock),不過依然好聽。

這次還找來不少猛人客席,Angel Bat Dawid、Ben Lamar Gay 和 Juana Molina 等,帶來不少新衝擊,且難得地,他們都沒有搶過主人家 The Notwist 的風頭,適當的點綴如前者的單簧管、後者的電聲與獨特節奏,都足夠予人新鮮感。《Vertigo Days》也許不算破格,卻是 The Notwist 更成熟、更五光十色的作品。

Madlib《Sound Ancestors》

Madlib 這位著名 DJ、producer 相信很多人都認識了,尤其是他那些「合作」專輯,譬如與 MF Doom、以 Madvillain 名義發表的《Madvillainy》就非常經典。新作《Sound Ancestors》雖以 Madlib 之名發表,卻其實是和 Four Tet 的一趟遠程合作;Madlib 先創作,Four Tet 再重新編排、剪輯、混音。

而《Sound Ancestors》有趣之處便在於此,有點兩大高手過招的味道,而且奇妙地,像融合了二人的特色,整個聆聽過程你會去猜究竟他們各自做了甚麼,明明「源材料」該是 Madlib 的,但專輯較乾淨的打磨又讓作品帶有 Four Tet 的味道,後半部分尤其明顯(當然〈Two for 2 - For Dilla〉是很 J Dilla 的)。雖某程度上說不上是很新的東西,但豐富的取樣、巧妙的剪裁,讓 16 首作品加起來的僅僅 40 分鐘,顯得充滿層次和多元化。

緊貼最新音樂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Overflow 音樂滿瀉」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