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尋找覺知 小步向前彳亍
最常看到馮穎琪三個字的地方,是歌曲的作曲欄,不過 Vicky 過往也曾以歌手身分示人,並發表過兩張專輯:《Never Home… 想回家》(2005)和《The Journey of Present:擁抱現在》(2007)。十年後才再次推出新唱片,Vicky 說因為終於有時間忙自己的事:「其實早幾年已經想做第 3 隻碟,無奈當時嘅時間唔係好配合,backstage(中環一家 livehouse)搞得如火如荼,簽咗嘅新 artists:黎曉陽、鄧小巧都未出道,無理由咁多嘢搞都走去做自己嘅專輯。」
去年她跟周耀輝為新視野藝術節做了《剎那的烏托邦》這個 project,逼使她要寫更多的歌,成為了一個激發點,「《剎那的烏托邦》帶領咗我諗其他 projects,我就諗到,我一直都係幫人寫歌,或者做一啲合作性嘅嘢,都唔係完全屬於我自己諗法嘅嘢。當然每樣嘢都好美好啦,但我都仲係好想用我嘅音樂去表達一啲我想講嘅嘢。」Vicky 說,以唱作人的身分表達,感覺始終不一樣,而且維持自己唱作人的身分,才能更有效發揮自己其他身分上的「功能」。
看《繼續彳亍》這個專輯名字,就知道不簡單。「彳亍」原是她寫給麥浚龍(Juno)的歌,粵音「斥速」,有小步慢走的意思。新專輯翻唱寫給別人的歌,除了是重新演繹之外,也是重新理解。「如果寫十隻八隻全新嘅歌,可能反而削弱咗想表達嘅訊息。歌曲係大家熟悉嘅話,對曲詞都會有大概嘅了解,新鮮感只係嚟自音樂鋪排,同埋串連嘅方法,咁親切感會比較強啲。」
《繼續彳亍》除了是一張新專輯之外,也是即將要在 9 月舉行的一個音樂會,兩者是一個 package,不可分割。「《繼續彳亍》係一個尋找覺知嘅旅程,專輯只可以用 8 首歌去交代我想講嘅旅程係乜嘢,但 show 入面就可以用 up to 20 首歌去表達,細緻程度係好唔同。」受到《剎那的烏托邦》的啟發,音樂會將會帶點劇場味道,是對宇宙、靈魂、轉世的想像,馮穎琪聲明「唔可以 hea 住去聽」,過程充滿令人思考的空間。
就像她的新歌〈水晶靈魂〉,編曲就有一種升空的感覺。「入嚟睇我個 show,係會有 travel 去另一個空間嘅感覺。鋪排上係一句說話都唔會講,而喺開 show 之前兩三個禮拜,會有一個故事大綱 release 出嚟,等大家知道個 story 係點,prepare 一下。主角係一個靈魂,會有三世嘅遭遇,第三世要學識一啲嘢。觀眾墮入咗之後,就會諗:如果我係呢個靈魂,又會點選擇呢?」
嘉賓有林二汶、岑寧兒、鄧小巧、王嘉儀、小塵埃的 Pollie 等等,都是 Vicky 近年有合作過的女歌手,不像傳統演唱會只充當「換衫位」的間場功能,每位嘉賓的出場都是有原因的,是和故事緊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