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電影工作者及影迷經常圍繞「香港電影已死」的看法進行討論,彼此都有共識認同香港電影需要與時並進,不能沿用舊有作法。唯這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道理。只要港產片一日仍舊依循平板的工業拍法(例如在對話場面用一個 master shot 拍攝二人和場景,然後再拍兩個人物的特寫鏡頭正反對剪)、橋段至上的編劇手法、煽情的配樂方式,每年生產再多本地作品,也是徒勞,結果只會被遺忘。而《喜歡妳是妳》的問題正是如此,同時不止如此。 我一直認為新導演的首部作品比電影老將的新作更值得期待。因為新導演就像一個等待拆解的謎團。到底初出茅廬的他們會怎樣拍電影?能否從作品看出他們的個性?為甚麼這個故事對他們有非拍不可的意義?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喜歡妳是妳》:新導演的勇氣何在?

【影評】《喜歡妳是妳》:新導演的勇氣何在?

有一段時間,電影工作者及影迷經常圍繞「香港電影已死」的看法進行討論,彼此都有共識認同香港電影需要與時並進,不能沿用舊有作法。唯這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道理。只要港產片一日仍舊依循平板的工業拍法(例如在對話場面用一個 master shot 拍攝二人和場景,然後再拍兩個人物的特寫鏡頭正反對剪)、橋段至上的編劇手法、煽情的配樂方式,每年生產再多本地作品,也是徒勞,結果只會被遺忘。而《喜歡妳是妳》的問題正是如此,同時不止如此。

我一直認為新導演的首部作品比電影老將的新作更值得期待。因為新導演就像一個等待拆解的謎團。到底初出茅廬的他們會怎樣拍電影?能否從作品看出他們的個性?為甚麼這個故事對他們有非拍不可的意義?

有一段時間,電影工作者及影迷經常圍繞「香港電影已死」的看法進行討論,彼此都有共識認同香港電影需要與時並進,不能沿用舊有作法。唯這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道理。只要港產片一日仍舊依循平板的工業拍法(例如在對話場面用一個 master shot 拍攝二人和場景,然後再拍兩個人物的特寫鏡頭正反對剪)、橋段至上的編劇手法、煽情的配樂方式,每年生產再多本地作品,也是徒勞,結果只會被遺忘。而《喜歡妳是妳》的問題正是如此,同時不止如此。
我一直認為新導演的首部作品比電影老將的新作更值得期待。因為新導演就像一個等待拆解的謎團。到底初出茅廬的他們會怎樣拍電影?能否從作品看出他們的個性?為甚麼這個故事對他們有非拍不可的意義?

遺憾地,《喜歡妳是妳》是一部沒有性格的作品,同時是兩個沒有態度的新導演之作。電影講述兩個女生從中學時期相戀,到長大後亦愛着對方的故事。不管導演在訪問如何強調這並非同志電影,說明不應以性別標籤他人的戀愛,兩個主角的身份毫無疑問也是同性戀者。導演採用了這個故事素材,他們就有責任守護故事的李詠藍(談善言 飾)和李芯悅(楊偲泳 飾),以及背後被他們利用成為故事的人。

本來《喜歡妳是妳》可以單純地講純愛(如《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或《神的孩子在戀愛》般不用介入社會的描繪),沒有必要為同志平權,但它的劇本追求戲劇衝突,即是電影裡有角色不理解同性戀者,他們對同志的愛情明顯存有誤解,而編劇沒有讓這些角色的想法成長,甚至不知不覺認同/助長了這些無知的見解,擁有如此落後的意識形態便是問題。

有一段時間,電影工作者及影迷經常圍繞「香港電影已死」的看法進行討論,彼此都有共識認同香港電影需要與時並進,不能沿用舊有作法。唯這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道理。只要港產片一日仍舊依循平板的工業拍法(例如在對話場面用一個 master shot 拍攝二人和場景,然後再拍兩個人物的特寫鏡頭正反對剪)、橋段至上的編劇手法、煽情的配樂方式,每年生產再多本地作品,也是徒勞,結果只會被遺忘。而《喜歡妳是妳》的問題正是如此,同時不止如此。
我一直認為新導演的首部作品比電影老將的新作更值得期待。因為新導演就像一個等待拆解的謎團。到底初出茅廬的他們會怎樣拍電影?能否從作品看出他們的個性?為甚麼這個故事對他們有非拍不可的意義?

電影有一段以學校老師發現主角們在車廂親吻為轉折,老師安排約見她們的家長,在見面完畢,兩位父親在走廊有一段令人錯愕的對話。李詠藍的父親(歐錦棠 飾)說「好彩佢係同女仔」(因為不怕懷孕)、「佢(李詠藍)試過男人就返唔到轉頭」。電影對外界有這方面的描繪是可以的(畢竟現實有很多這樣的人),唯《喜歡妳是妳》無意更正這個錯誤的觀念。劇情後段,李詠藍與男友人在不太舒服的氣氛下做愛,接著李詠藍的旁白暗示她從而肯定自己是個同志(「從此我唔再著裙」),這不是默認了父親的話嗎?對編劇而言,一個同性戀要證明自己的性取向,就需要透過與異性發生性關係來確定情感。

導演在片尾 credit 特意加入真實訪問片段,剪接片段強調愛情的痛苦,彷彿她們就是很可憐、需要關懷的社群,而現在是給予她們發聲的機會。翻查電視資料,《鏗鏘集》在 15 年前以「同志戀人」作為專題,探索他們在社會的權益,讓他們表達自己對同性婚姻的意見。來到 2021 年,《喜歡妳是妳》的真實訪談竟然倒退為讓她們抒發傷感的層面,實在過時得驚人。

有一段時間,電影工作者及影迷經常圍繞「香港電影已死」的看法進行討論,彼此都有共識認同香港電影需要與時並進,不能沿用舊有作法。唯這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道理。只要港產片一日仍舊依循平板的工業拍法(例如在對話場面用一個 master shot 拍攝二人和場景,然後再拍兩個人物的特寫鏡頭正反對剪)、橋段至上的編劇手法、煽情的配樂方式,每年生產再多本地作品,也是徒勞,結果只會被遺忘。而《喜歡妳是妳》的問題正是如此,同時不止如此。
我一直認為新導演的首部作品比電影老將的新作更值得期待。因為新導演就像一個等待拆解的謎團。到底初出茅廬的他們會怎樣拍電影?能否從作品看出他們的個性?為甚麼這個故事對他們有非拍不可的意義?

當同業已經拍出反思婚姻的《金都》,《喜歡妳是妳》的編導仍然假定結婚是女性人生的終極目標。兩個女主角承諾「如果 30 歲前雙方仍然單身,就一起結婚」,但電影從沒探索婚姻或組織家庭對她們的意義/吸引力,彷彿結婚一事是作為女性的必經階段,代表一生一世,為了讓對方得到安慰而許下結婚的誓約。對於這樣的人生看法,我不置可否,但如此價值觀未免過於守舊吧。

香港電影市道艱難,許多導演拍完首部電影之後久久沒有新作,導演吳詠珊與楊潮凱難得有機會開戲,向觀眾展現自己所思所想,最後只是拍出一部毫無野心的作品。他們在訪問中異口同聲坦言對這故事題材沒有使命感,沒有為誰發聲的意圖。我想,這是造成《喜歡妳是妳》平庸乏味、不值一提的原因。同時也教我明白,我以後不用期待他們的作品,只需把眼睛注視兩位前途無可限量的演員——談善言、楊偲泳。

有一段時間,電影工作者及影迷經常圍繞「香港電影已死」的看法進行討論,彼此都有共識認同香港電影需要與時並進,不能沿用舊有作法。唯這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道理。只要港產片一日仍舊依循平板的工業拍法(例如在對話場面用一個 master shot 拍攝二人和場景,然後再拍兩個人物的特寫鏡頭正反對剪)、橋段至上的編劇手法、煽情的配樂方式,每年生產再多本地作品,也是徒勞,結果只會被遺忘。而《喜歡妳是妳》的問題正是如此,同時不止如此。
我一直認為新導演的首部作品比電影老將的新作更值得期待。因為新導演就像一個等待拆解的謎團。到底初出茅廬的他們會怎樣拍電影?能否從作品看出他們的個性?為甚麼這個故事對他們有非拍不可的意義?

緊貼最新影視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FilmBurns 電影薪火」Facebook 專頁 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