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只有小孩子才喜歡看「他們以後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的童話故事;成人觀眾(或早熟的少年)通常覺得「遺憾才最美」。經典的愛情故事和電影,十居其九是哀傷的結局,主角不論愛得多麼深,卻始終有緣無份,這樣的情節才最刻骨銘心。(《神鵰俠侶》是少有的例外,但分離了黃金十六年,楊過還少了一條臂膀,仍是很有遺憾的「在一起」。)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後來的我們》:我最大的遺憾是我沒有哭

【影評】《後來的我們》:我最大的遺憾是我沒有哭

相信只有小孩子才喜歡看「他們以後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的童話故事;成人觀眾(或早熟的少年)通常覺得「遺憾才最美」。經典的愛情故事和電影,十居其九是哀傷的結局,主角不論愛得多麼深,卻始終有緣無份,這樣的情節才最刻骨銘心。(《神鵰俠侶》是少有的例外,但分離了黃金十六年,楊過還少了一條臂膀,仍是很有遺憾的「在一起」。)

相愛的兩個人,最終沒能走在一起,大致上有兩種公式。一是外力,天災戰亂、意外傷病、父母反對等都是外力,相愛的兩個人沒有錯,是命運要他們分開。另一種是兩個人本身性格的衝突,健健康康的兩個人,情投意合,沒有人反對他們相愛,但就是相處不來,或性格令他們彼此相害,這是與人無尤,主角要負起全部責任的遺憾。非正式統計,第一類故事能帶給讀者和觀眾較原始的快感,上世紀瓊瑤的小說很多都符合這個「外力拆散情侶」的典型。到社會愈來愈進步,民智漸開,第二類故事就會成為主流。

2018 年,中國富強了,台灣也擺脫上世紀的土氣,劉若英導演,以北京為背景,周冬雨井柏然主演的《後來的我們》是百分百的第二類愛情遺憾。郎才女貌,自由自在,由外到內都登對的「我們」,為甚麼後來沒有在一起?

有一種女神叫周冬雨

每個年代都有這麼一個女孩。女生會聽到她的男性好友說:我擇偶條件唔使靚女,只要合眼緣,普普通通就可以,太靚反而唔適合。女生再問:即係點?男生答:好似 Meg Ryan/松隆子/劉若英/吳倩蓮/湯唯/周冬雨咁上下,我鍾意鄰家女孩。然後女生會反白眼:你住哪裡?我的鄰居可不像 Meg Ryan/松隆子/劉若英/吳倩蓮/湯唯/周冬雨⋯⋯

《後來的我們》超過一半的吸引力是來自飾演小曉的周冬雨的本色演出(餘下小半是攝影和幾首動聽的插曲)。小曉這角色跟她在《七月與安生》中的安生很相像:缺乏家庭溫暖、好高騖遠、有小聰明,說謊當食菜,很容易吸引到異性,同時對朋友又很有義氣。我只可以說我還未看膩周冬雨做這種角色,表情豐富和擠眉弄眼之間只一線之差,而周冬雨掌握得很好。氣質是女明星最珍貴的資產,周冬雨在這一項不只滿分,直情是爆燈。不過我已連續看了兩齣類似的角色,而且聽說《喜歡你》中的她也是這種性格,我期待很快可以看到周冬雨做不同性格的角色,她的氣質和演技不應被局限。

相信只有小孩子才喜歡看「他們以後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的童話故事;成人觀眾(或早熟的少年)通常覺得「遺憾才最美」。經典的愛情故事和電影,十居其九是哀傷的結局,主角不論愛得多麼深,卻始終有緣無份,這樣的情節才最刻骨銘心。(《神鵰俠侶》是少有的例外,但分離了黃金十六年,楊過還少了一條臂膀,仍是很有遺憾的「在一起」。)

「我們」的性格

《後來的我們》的故事可算兵行險著,簡單至能以一句說話交代:小曉和見清(井柏然)相識相愛分開重遇。這種故事不知被拍過多少次,即時想到的就有《甜蜜蜜》、《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和《心跳 500 天》(500 Days of Summer)等。但以上幾齣在簡單主線上也會添一些花巧,《甜蜜蜜》有曾志偉這個重要配角;《星聲夢裡人》花很多篇幅描寫兩位主角在事業上的掙扎;《心跳 500 天》以非線性叙事,為故事增添不少趣味。《後來的我們》是完全的清湯掛麵,所謂第三者都沒威脅性,跟路人甲乙沒有分別;見清的事業只出現過一次較嚴重的挫折(入獄),導演又是輕輕帶過。所有戲劇張力都來自兩位主角的相處和他們性格的衝突。

問題來了。要寫兩個人性格的衝突,但他們的性格又是怎樣呢?小曉好像比較貪慕虛榮,最初一心只想嫁一個有房子的北京人。後來她忽然愛上見清這個沒房子的北漂,她是性格改變了,還是愛情改變了她?劇本表達不出當中的轉折。

見清的性格又是有點模糊。要說他很有理想,他好像終日只顧著打機,要到後期觀眾才知道他想當遊戲設計師。小曉常說謊,見清也不見得老實,寧願借貸也要在舊同學前充闊。還有他賺到錢後第一時間去買房子,照說應該是他知道小曉很著緊房子,但電影拍不出來,好像見清從來就是很現實,自己也很想買房子的人。還有他設計,最後令他成名的遊戲,構圖很幼稚,一點美感都沒有,是電影的一大污點。

兩個性格不鮮明的人,他們的衝突自然也沒甚麼特色,開開心心地走在一起,然後平平淡淡地分開。電影有一個鏡頭概括了這份平淡。小曉交了一個愛女孩子留長髮的男朋友,為了討好這個男人,她整天戴著一個長假髮。除夕夜,男友沒空陪她,小曉以為是他工作忙。見清不捨得小曉要孤單度除夕,提早收工陪她。二人在街上走,恰巧在戶外大電視看到小曉的男朋友和他的妻子,小曉這時才知道自己被騙。見清為了逗小曉開心,一手脫下她的假髮,戴在自己頭上。

周冬雨脫下那個古怪的長假髮,一如所料有一種小男生的清新;奇怪是井柏然戴上假髮,竟沒有預期中的搞笑效果,很順眼。兩個主角,不只外型氣質接近,性格反差也不明顯,能套在小曉身上的假髮和形容詞,一樣可以放在見清身上。這樣的愛情,很難拍得精彩。

相信只有小孩子才喜歡看「他們以後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的童話故事;成人觀眾(或早熟的少年)通常覺得「遺憾才最美」。經典的愛情故事和電影,十居其九是哀傷的結局,主角不論愛得多麼深,卻始終有緣無份,這樣的情節才最刻骨銘心。(《神鵰俠侶》是少有的例外,但分離了黃金十六年,楊過還少了一條臂膀,仍是很有遺憾的「在一起」。)

如果你愛《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在中國錄得很好的票房,收了超過十三億人民幣。Netflix 買了中國以外的播映權,我不知道點擊率,但網上不難找到這齣電影的好評,可見有不少人喜歡它。雖然我自己不太喜歡,但不難理解其他人為甚麼喜歡。

愛《後來的我們》可能是愛劉若英,追隨了她多年的鐵粉,不論她做甚麼,台前幕後,只要是奶茶出品,都愛。也可能是愛上兩位主角,愛情電影,有好演員已是成功的一半。有些觀眾可能是愛北京,在那城市打併過,愛過笑過。我對北京沒甚麼感情,理解不到小曉和見清死活要賴在那裡的情懷。(電影的攝影很美,但沒有把北京拍得特別美,特別吸引。)

還有最普遍的,我想就是在電影中找到「我們」。一世人流流長,總有幾個「如果當初狠心/忍耐/勇敢一點,就跟了他一輩子的人」。後來這個人怎樣了,自己又怎樣了,泰半不如電影圓滿(這麼美麗的遺憾,也是一種圓滿吧)。看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淚,這是通俗愛情故事和電影最大的功用。

或許因為這樣,導演和編劇就讓主角們的性格模糊一點,令人更容易代入。讓最多人在故事中找到「我們」,普渡情海眾生,功德啊。

相信只有小孩子才喜歡看「他們以後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的童話故事;成人觀眾(或早熟的少年)通常覺得「遺憾才最美」。經典的愛情故事和電影,十居其九是哀傷的結局,主角不論愛得多麼深,卻始終有緣無份,這樣的情節才最刻骨銘心。(《神鵰俠侶》是少有的例外,但分離了黃金十六年,楊過還少了一條臂膀,仍是很有遺憾的「在一起」。)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