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喜歡《異形:聖約》(Alien: Convenant),或者也跟喜不喜歡《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有點關係。《普羅米修斯》挾著《異形》前傳之名在 2012 年上映,評價好壞參半,有人覺得悶到瞓著,有人大罵船員不夠醒目,但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探索人類起源,為同類型電影建立了一個新的高度。《異形:聖約》於是不多說廢話,某程度上重回了首集《異形》的格局。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異形:聖約》:創造與毀滅

【影評】《異形:聖約》:創造與毀滅

喜不喜歡《異形:聖約》(Alien: Convenant),或者也跟喜不喜歡《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有點關係。《普羅米修斯》挾著《異形》前傳之名在 2012 年上映,評價好壞參半,有人覺得悶到瞓著,有人大罵船員不夠醒目,但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探索人類起源,為同類型電影建立了一個新的高度。《異形:聖約》於是不多說廢話,某程度上重回了首集《異形》的格局。

個人而言,是喜歡《普羅米修斯》的,作為一個科幻片迷,喜歡它問「人從哪裡來」這些很哲學性的問題。甚至覺得,要不是有《異形》(Alien)的「包袱」,導演烈尼史葛(Ridley Scott)也許還能走得更遠。《異形:聖約》其實是《普羅米修斯》的續集,這個前傳系列更會拍成三部曲,續集不叫《普羅米修斯 2》,因為《異形》系列的名氣大太多了,這樣命名更能吸引觀眾,反正它確實是《異形》的前傳。

既是「續集」,又是「前傳」,而且是未完的「續集」和「前傳」,感覺有點尷尬。《異形:聖約》對人類起源的探索沒有得到更大的發展,《普羅米修斯》迷大概會失望。然而這部續集有不少令人追憶《異形》首集的場面,主角再一次被異形「追殺」,更有經典「face hug」,《異形》迷又可能會看得很興奮——儘管嚴格來說新意欠奉,同一個套路談不上有甚麼突破可言。

喜不喜歡《異形:聖約》(Alien: Convenant),或者也跟喜不喜歡《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有點關係。《普羅米修斯》挾著《異形》前傳之名在 2012 年上映,評價好壞參半,有人覺得悶到瞓著,有人大罵船員不夠醒目,但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探索人類起源,為同類型電影建立了一個新的高度。《異形:聖約》於是不多說廢話,某程度上重回了首集《異形》的格局。

(以下含劇透)

《異形:聖約》就這樣夾雜在兩者之間,前 40 分鐘左右簡直就是《普羅米修斯》的「翻版」,只是劇情略有出入,但大致上都是一群太空船員,向遙遠的星球探索,在那裡感染到「病毒」,然後爆出一隻「異形」,搞到一發不可收拾。跟《普羅米修斯》的年代相距一個十年,船員並沒有增長智慧,進入了一個數據顯示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度後,便掉以輕心(又明明已有人覺得雀仔叫動物聲都無好奇怪),不作任何保護四出探索,讓「黑物質」有機可乘,鑽入耳道,生出一隻異形出來,破壞由此而起。

接下來,《異形:聖約》就變得像《異形》了,那名船員受感染之後,迅即病發,同伴帶他到醫療艙治理,但還來不及檢查甚麼,異形就要破背而出了。這短短十數分鐘基本上就是《異形》的濃縮版,同樣牽涉一些人性的掙扎:救不救困在密封醫療艙的同伴呢?他們會不會把「病毒」傳開去?救人的又會否因而遭殃?簡直就是為《異形》迷而設。

然而烈尼史葛在外國傳媒的訪問中提過,《異形》就像是 7 個人困在古老大屋裡,看看誰先死誰生還,不過是另一個「密室大戰」的故事罷了,再重複這種幽閉恐懼就太悶了。《異形:聖約》也有這些場面,更放在尾聲,迎合《異形》迷的喜好,但中段的作戰陣地其實在「戶外」,空間和規模都更大,導演更強調場面要血淋淋,如果嫌《普羅米修斯》的「文戲」太多,《異形:聖約》的驚悚血腥核突場面應該能提供更豐富的娛樂性。

喜不喜歡《異形:聖約》(Alien: Convenant),或者也跟喜不喜歡《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有點關係。《普羅米修斯》挾著《異形》前傳之名在 2012 年上映,評價好壞參半,有人覺得悶到瞓著,有人大罵船員不夠醒目,但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探索人類起源,為同類型電影建立了一個新的高度。《異形:聖約》於是不多說廢話,某程度上重回了首集《異形》的格局。

這麼說來,《異形:聖約》就是《普羅米修斯》和《異形》的合體版?時空在兩者之間,風格也在兩者之間取平衡,只是間中加一些笑位,免得像《普羅米修斯》那麼嚴肅。

也不是全無新意的,同樣由 Michael Fassbender 飾演的「機械人」David 和 Walter,就支撐起全片,是靈魂所在。他的演出也堪稱無懈可擊,同樣是機械人,卻賦予了兩種不同演法(因為 Walter 被設計成較沒有那麼多情感),故事尾聲那一段更厲害(且不透露),層次分明,表現絕對神級。其他角色因為發揮有限(Daniels 和 Tennessee 稍為好一點),大多面目模糊,更顯得他突出。

David 和 Walter 這兩個角色的情節直接切入了題旨:創造者和被創造者,故事開首的純白場景中,就已經交代了 David 對於「創造」的意念很感興趣,他覺得他比自己的造物主更完美,因為他不會死,他是永恆。這也呼應了《普羅米修斯》中的一些情節,為甚麼 David 好像有點古怪?更對 Dr. Holloway「下毒手」?在《異形:聖約》將有更多眉目,讓觀眾逐漸了解清楚,異形是怎樣而來的。

喜不喜歡《異形:聖約》(Alien: Convenant),或者也跟喜不喜歡《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有點關係。《普羅米修斯》挾著《異形》前傳之名在 2012 年上映,評價好壞參半,有人覺得悶到瞓著,有人大罵船員不夠醒目,但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探索人類起源,為同類型電影建立了一個新的高度。《異形:聖約》於是不多說廢話,某程度上重回了首集《異形》的格局。

於是,對於《異形:聖約》沒有繼續探索《普羅米修斯》對「人類溯源」這個主題而感到失望,也許只是我們痴心錯付。《普羅米修斯》是科幻片,但《異形:聖約》是科幻恐怖片,重心已經轉移了。又或者說,當初「人類溯源」的探索就是要為背後的陰謀鋪路,反正人從哪裡來我們不可能有答案,倒不如談談創造與毀滅,以及人心的恐懼吧!就像《普羅米修斯》那個解不開的謎:一方面遙遠星球的「Engineers」(造物主?)創造了人類,但另一方面又產生了一種「病毒」令人類有滅絕的危機,這個矛盾不是很有趣嗎?真正的原因又是甚麼?

不過說到底,《異形:聖約》始終是一個過渡之作,這個前傳三部曲最終是搞哲理性的東西,抑或完全回歸異形的喪屍式傳染見人吮臉大屠殺,到最終章便會知曉。單看這個第二部曲,只能說執行得妥當,劇情發展都是意料中事,結局也太易猜到,整體未有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方,論驚喜反不及《普羅米修斯》。不過講到氣氛營造、製作設計,還是十分出色,烈尼史葛的作品始終有一定信心保證。他也知道,我們無論如何都會看最終章,炒少少冷飯又何妨?

題外話:老實說,反而好想知道,David 和 Dr. Shaw 在這十年間究竟發生過甚麼事?會不會連外傳都拍?

喜不喜歡《異形:聖約》(Alien: Convenant),或者也跟喜不喜歡《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有點關係。《普羅米修斯》挾著《異形》前傳之名在 2012 年上映,評價好壞參半,有人覺得悶到瞓著,有人大罵船員不夠醒目,但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探索人類起源,為同類型電影建立了一個新的高度。《異形:聖約》於是不多說廢話,某程度上重回了首集《異形》的格局。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