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從影片開首的配樂一響起,就應該意識到,《檢察狂人》不會是一部簡單的電影。因為與《律政狂人》的名字相似,又與司法體系有關,一直誤以為這會是一部很像日劇的電影,卻原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檢察狂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影評】《檢察狂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也許從影片開首的配樂一響起,就應該意識到,《檢察狂人》不會是一部簡單的電影。因為與《律政狂人》的名字相似,又與司法體系有關,一直誤以為這會是一部很像日劇的電影,卻原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檢察狂人》改編自雫井脩介於 2013 年出版的小說《検察側の罪人》,本身就是很精彩的作品,包含了很多主題,人性、社會現實等,而作為一個以檢察官為主角的故事,當然亦探討了很多司法制度的問題,譬如關於殺人罪的追訴期。2010 年之前,在日本,殺人罪的「追訴時效」為 25 年,換言之,兇手只要「捱」過 25 年,便能逍遙法外。

《檢察狂人》的故事也由這條法例而起。戲中最上(木村拓哉 飾)和沖野(二宮和也 飾)所調查的謀殺案,疑兇與 25 年前一宗少女謀殺案有關,無奈時效已過,未能起訴,二人希望能藉今次機會,令兇手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然而,電影版有趣的地方是,案件只是次要,兇手能不能繩之以法,根本並不重要,劇本甚至沒有太大意圖去探討司法上的問題(當然也有何謂「正義」上的思考),焦點全都落在兩位男主角心態的轉變上。

也許從影片開首的配樂一響起,就應該意識到,《檢察狂人》不會是一部簡單的電影。因為與《律政狂人》的名字相似,又與司法體系有關,一直誤以為這會是一部很像日劇的電影,卻原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一切人物先行,從戲劇性來說,不是傳統套路的峰迴路轉,反而更著重氣氛的營造,整體予人沉重的感覺,對於追求「破案式」劇情的觀眾來說,可能有點「另類」。正如開首所言,配樂一響起,就知道這不會是一部走「正路」的作品,怎麼竟會如此凄美?看下去,觀眾才漸漸明白緣由,這與最上的背景有關,片中最上妻子拉二胡一段,更是令人神傷。

最上和沖野兩個人物放在一起,也甚是好看,因為對比夠強。最上是行內精英,沖野則是新手,二人對於何為「正義」都有不同的看法,而這種不同,某程度上也和年齡、經驗有關。劇本最精彩的地方是,兩個人物的性情、心境變化寫得非常細緻,最上從鎮定、震驚到憤怒,都描繪得十分出色,於是觀眾便較能理解他後來以「自己方式」審判的原因了。

也許從影片開首的配樂一響起,就應該意識到,《檢察狂人》不會是一部簡單的電影。因為與《律政狂人》的名字相似,又與司法體系有關,一直誤以為這會是一部很像日劇的電影,卻原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沖野的角色更是令人心酸,剛入行時滿腔熱血,他最初甚至曾質疑最上的做法是否恰當,然而後來他也開始動搖、開始懷疑自己了,內心充滿矛盾。踏入社會工作,最可怕就是發現現實與自己的理念有落差,而你卻不能說不幹就不幹,於是開始找理由說服自己每一步都是對的。不難察覺,沖野其實也有可能在將來成為另一個最上。

一眾配角也有很大的襯托作用,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的沙穗、黑市經紀人譀訪部、好友兼眾議院議員丹野,都在建立電影的世界觀,讓人思考很多關於信念、法律與現實的問題,同時加強了兩位主角的立體感。《檢察狂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很豐富,是單看一次難以完全吸收的,建議觀眾喜歡的話也讀讀原著,從中會明白到電影的選材其實很有心思。

也許從影片開首的配樂一響起,就應該意識到,《檢察狂人》不會是一部簡單的電影。因為與《律政狂人》的名字相似,又與司法體系有關,一直誤以為這會是一部很像日劇的電影,卻原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