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電玩到電影再到劇集,《返校》是二次移植,要將同一個故事說第三次,還要分成 8 集,每集一小時的劇集,單純移植故事的新鮮感和可行性並不大。先不說內容量,當觀眾已知結局時,怎樣用同一個故事吸引觀眾收看呢?所以《返校》劇集跳出框架,在原生架構上建立 30 年後的全新故事,是合理不過的決定。
《返校》遊戲和電影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味,因為針對的是國民黨白色恐怖,在今天的台灣沒大問題;但若依樣葫蘆,讓劇集走同一個方向,又能否在跨國網絡平台上架呢?從 Netflix 的角度考慮,在香港(唉⋯)、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此等有關批判政權的題材可通行無阻嗎?單講《返校》電影,據知 2019 年沒有「那條法例」,但一開始香港無發行商夠膽引進,一來叫價高,二來無法肯定能否避開政治一關。錢,網絡平台可以燒,但捲入政治的勇氣,沒幾多個有。折衷一點的做法,是用鬼上身、師生戀、校園欺凌、家庭問題及教育問題蓋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