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後,同輩的歌手消失的消失、過氣的過氣,只有林憶蓮仍然屹立不倒,還不斷予人驚喜。或者,所謂高格調、曲高和寡,就是她能一直在樂壇佔一重要席位的原因也說不定。
林憶蓮在 1994 年發表《Sandy ’94》專輯後,幾乎把發展重心都轉移到台灣市場,雖然期間也有推出過為香港樂迷而設的《感覺完美》、《本色》(兩張專輯相隔了近十年),但話題性已及不上更早的《都市觸覺》系列和《野花》了,王菲的走紅,也讓她的光芒顯得稍為黯淡了一點。
林憶蓮後來的作品進一步在大中華地區稱霸,可是以香港憶蓮迷的心態去看,就總覺得她的音樂不及從前創新、前衛了,即使不能否認,〈傷痕〉、〈夜太黑〉或是〈至少還有你〉都是很優秀的流行曲,卻始終略嫌過份「平穩」,欠缺了一點時尚感。《鏗鏘玫瑰》算是異數了,搖滾曲風倒算讓人耳目一新,但她很快又重回較為典型的國語流行曲路線了。這是老資歷的歌手必然要走的路嗎?
《呼吸》有試圖突破,但稍嫌改編歌太多,整體也未回到 90 年代初的高峰。倒是《蓋亞》確實嚇人一跳,電子樂的融入、更為迷離和陰冷的氛圍,證明了林憶蓮仍可做出一些破格創新的音樂。
《蓋亞》不是一致好評,尤其最初推出的時候,也有一些爭議聲音。但時間已證明,這是林憶蓮音樂歷程中很重要的一張專輯,毫無疑問是經典了。而當大家知道差不多的創作班底在 6 年後又走在一起時,忽然大家都很期待《蓋亞 2.0》的出現(當然可能更多人想要一張《呼吸 2.0》或《2018 蓮》)。(由於以國語市場為本位,宣傳上都說這是林憶蓮睽違六年的新專輯,其實期間她在香港發表了兩張翻唱專輯,不過我們也可將之看待為睽違六年的新歌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