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以上兩位仁兄的誘惑實在太多。一來可享鬼才之名,二來可被視為終極電影之神,三來會有大量優質的人材與資金慕名而來謀求合作機會。就拋開世俗的名與利,「鬼才」的「有型」氣質,本身已值得創作人追求。尤其在這人人都想當 KOL 的時代,一行出街已有光環護身,有誰不渴望呢?不幸地,世上只有一個佳烈治,一個塔倫天奴,純粹玩弄漫畫風、致敬電影和黑色幽默的話,很多時只會落入技藝不足 copycat 的漩渦。
回到《江湖無難事》。不是說創作人沒誠意,但實在太有這種「做鬼才」的意味。由主題,到說故事的風格,到電影氛圍,到玩弄喪屍片的類型,都流露一種太刻意的味道。倒霉電影人轉行黑社會,獲大佬打本幾個百萬開戲拍喪屍片圓電影夢,怎樣未開戲便弄死女主角(大佬的女人),萬念俱灰但 the show must go on 頂硬上,最後又黑吃黑吃黑⋯⋯玩類型,玩黑幫,講創作,講編導關係,趣味是有,但珠玉在前,台語 gag 再好笑,都有種見慣見熟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