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邊界只是一條有海關的海底隧道
在香港看到有關跨境學童的報導,即使不政治性,至少也很社會性:搶學位、搶資源、溝淡人口等等。我幻想中的跨境學童也是過著很不人道的生活,幾歲小兒天未光揉著惺忪睡眼舟車勞頓上學,身心疲累,回到學校又被本地同學和家長歧視,普通話攻陷校園⋯⋯
在《過春天》中,跨境上學是這麼自然而然的一件事。開場時,劉子佩(黃堯 飾)天天背著書包坐東鐵上學,導演白雪沒有花十分一秒的時間去拍她過關時的心情,平淡得就如普通香港人坐港鐵由尖沙嘴過海到金鐘站一樣。她會遲到,但她住在香港的好同學陳頌兒 Jo(湯加文 飾)同樣遲到,遲到只是少年懶散,跟跨境無關。子佩跟同學們的相處更看不出誰是香港人?誰是單非?誰需要跨境上學?子佩家在深圳只給了她方便,一條邊界之隔,淘寶運費立即便宜了很多。她在班上售賣淘寶手機殼和貼膜,賺取差價。她的同學們口裡嘀咕,說她食水深,但又乖乖奉上金錢,而她的生意拍檔正正是香港閨蜜 Jo。歧視?中港區隔?中港差異?全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完全進入不了《過春天》的故事世界。
多年來,多少觸動香港人神經,模糊中港邊界的措施:二十四小時通關、西九高鐵站一地兩檢、支付寶橫行霸道,原來在不少香港人(包括新舊香港人,但以新香港人為主)心目中,根本不是一回事,或所謂意義只等如多年前的海底隧道通車。都是一個地方嘛,當然是越方便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