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誤會
我看了《中英街 1 號》,發覺「題材敏感」只是場美麗的誤會;或者這樣說,是我錯放了焦點,敏感的不在六七暴動,可能在「疑似」雨傘運動——原來,電影不止關於 1967﹐內容分成兩部份:前半是根據史實改編,講述 1967 年發生於沙頭角的暴動,5 名香港警察死亡,多名示威者受傷及被拘捕;後半部用相同的主要演員,講述「2019年」沙頭角的一宗發展商收地糾紛引發的示威抗議,而多位抗爭者,多年前曾經參與一場「大型社會運動」後而各自有所領悟。
我算是很早在網台節目批評《中英街 1 號》有「漂白」六七暴動的人,後來經《蘋果日報》將節目內容變成一篇報導,並請趙崇基導演回應,趙表示知道「六七」和「雨傘」的爭議,並沒有美化的意圖。隨著多場優先場放映後,不同意見的評論陸續出現,預料電影公映後會有更多兩極化的評論。
我不想猜度趙拍這部電影的目的,反而出品人石中英的背景,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去年是六七暴動 50 周年,羅恩惠導演的紀錄片《消失的檔案》羅列了大量資料,試圖還原事件的真相,《消失的檔案》被電影節拒諸門外,沒有院線願意上映,只能打游擊式舉辦社區放映,反應熱烈,也引起左派批評部分內容偏頗,而石中英也是《消失的檔案》的資助者之一,不過影片面世後,石對羅恩惠的取態頗有意見,羅亦願意退還石資助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