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民》的劇本,出自放浪的天才編劇 Herman Mankiewicz 之手。電影故事講述他由大片派拉蒙和美高梅等大片廠聘用的編劇,因堅持政見得罪權貴,被逼入絕境之際獲得機會寫下《大國民》,中間又借機諷刺他不屑的傳媒大亨,又把自己的婚外情寫入劇本當中,從而招致多重壓力,甚至令出資的片廠面臨危機,一直堅持到底才令傑作問世。
《曼克》對大衛芬查還有著另一重意義,因為這是其亡父 Jack 的遺作,早在 2000 年他已有開拍的念頭,並籌備多時,直至完成《破案神探》(Mind Hunter)第 2 季後,才有時間正式製作。劇本在字裡行間重現 30 年代荷里活黃金年代的朝氣,由無聲電影過渡到有聲電影的時刻,一個正身處孤立主義,並承受著經濟不景氣的美國。故事出現的人物大多真實存在,包括 William Hearst、美高梅大班 Louis B. Mayer、女星 Marion Davies 及電影人 Irving Thalberg 等;電影主線亦穿插講述美高梅減薪、納粹封禁荷里活及 1934 年美國加州州長大選的真實歷史。
紮實的劇本,模仿《大國民》的強烈黑白對比,追求懷舊聽感的模擬(Analog)配樂,極像單聲道的收音,甚至在運鏡、剪接、聲效、構圖對《大國民》的致敬,在導演嚴謹的製作下,力求還原 30 年代有聲黑白片的質感。一時間,令人想起同樣以復古向荷里活黃金年代致敬的《星光夢裡人》(The Artist);不同的是,《曼克》的敘事更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