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悲情
勵志片很容易賺人熱淚。順風順水的人不需要勵志,要看著主角跌入人生谷底,屢戰屢敗仍不放棄,過程充滿血淚汗才算勵志。紀大偉(林德信 飾)的故事也是同一模式,本來是獲獎無數,全球排名第八的精英攀石運動員,一次意外,半身不遂,最後卻憑著意志與努力坐著輪椅攀上獅子山。單是行動本身已夠悲情和熱血,還未計理所當然會遇到的跟家人的磨擦、鍛鍊的艱辛、經濟壓力和索償時會遇到的官僚等⋯⋯
以上元素,電影全部拍了出來,但感覺卻一點也不悲情,部分場面甚至惹笑。大偉遇到的是最嚴重的創傷,尤其對一個運動員來說,但他性格樂觀積極,受傷後,觀眾完全看不到他消沉,仍躺在病床上他就開始健身,還感染到鄰床的癱瘓病人朱耀祖(張松枝 飾)跟他一起健身。結果朱耀祖奇蹟康復出院,可以從新站起來走路。大偉自己卻因為癱瘓原因不同,沒有這個希望,這時導演也只是以一兩個鏡頭交代他的失落。大偉錯過兒子出生的一刻內疚落淚本來又是很強的催淚點,但導演同樣以點到即止的手法處理,盡量淡化悲情。
本來大偉的故事已有很足夠的戲劇元素,如果以傳統手法處理,先講述他成為精英運動員的奮鬥歷程,逐漸攀上高峰之際慘遭意外,失意沮喪,跌至谷底,再慢慢找到人生意義,最後以超凡意志登上獅子山,這已是很完美的 dramatic arc,戲劇張力自然而來。導演反其道而行,沒有多寫大偉運動員時期的奮鬥(回憶片段主要是感情戲,只有略略觸及申請資助的困難),一開始就是谷底(意外),之後就是上升軌,艱辛卻沒有真正的挫折,小問題全部都可以很快解決。一條直線的戲,淡化了悲情,同時也淡化了戲劇張力。幸而導演一直保持明快(甚至有點密集)的節奏,主角討好,每個配角又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娛樂性仍然很豐富,沒有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