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金氏早前已在哈薩克完成俄語電影《Dissolve》,而他亦打算在拉脫維亞長住。熟知韓國電影的朋友,該知道金氏的名氣只限國外,韓國主流認知度低,對其作品評價亦褒貶不一,即使是其人生最高峰作品《聖殤》(Pietà),或是《慾海慈航》(Samaritan Girl)、《飄流慾室》(The Isle)、《春夏秋冬》(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弓》(The Bow)等外地評價極高的作品,以及《悲夢》(Dream)和《呼吸》(Breath)等有海外人氣演員(小田切讓及張震)慕名參演作品,在當地上映的入場人次也頗為慘淡。甚至,因其作品多涉及性、暴力、父權等議題,而備受女權份子非議。2017 年,他被某女星指控攝製《切夫之痛》(Moebius)時強逼其拍床戲、撫摸男性陽具,並對其他女演員性騷擾等而捲入 #metoo 風暴,雖法庭判決無罪但他已無法在韓國影圈生存下去。
相比同樣享負盛名的同輩林常樹、洪尚秀、朴贊郁甚至林權澤和奉俊昊等,金基德在國內確實被嚴重低估。至少,沒有幾多位韓國導演有膽觸碰同樣的題材和尺度,也沒有人像他如此高效率,同時低成本地完成可觀度高,而寓意深詳的作品。
性和性慾是金氏作品恆常探討的命題,而他亦毫不避忌觸碰禁忌議題,如《慾海慈航》由援交延伸至性慾並批判社會觀念,《弓》的忘年戀和禁室培育,《爛泥情人》(Bad Guy)小混混將女大學生糟蹋顯示地位差別,《聖殤》折射貧富懸殊及《切夫之痛》的亂倫,就算是《82 年生的金智英》、《逆權司機》、《無聲吶喊》等敢於揭示性別不平等、制度缺失和反思歷史的「大作」,相比之下也是約制的,點到即止的;而金氏,是敢於忠實呈現,更混合暴力及看似荒旦的劇情佈局,令命題更具衝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