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屬虛構》(Non-Fiction)
尚餘場次:26/3, 19:30, MCL 德福
電影主題是非常有趣的(對我來說),而且覺得很值得以電影的方式來表達。那是關於數碼年代對寫作的方法、出版的形式、書籍的未來之討論。即使一位熱愛看書和擁抱紙本書刊,也不得不承認印刷媒體已經來到沒落的邊緣,也沒有人能完全謝絕數碼媒介。
《純屬虛構》的故事圍繞作家和出版社發生。出版商最希望出版暢銷的書籍,有抱負的書籍想把有質素的文字帶給讀者。戲裡的出版社高層 Alain(Guillaume Canet 飾)拒絕出版平庸作品,另方面要與時並進,繼續發展數碼業務:簡略地回顧一下數碼技術如何改變出版業和讀者的閱讀習慣——從有聲書、電子書到漸漸多花時間看 blog 和網上討論區;由在Kindle 到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上看書,有嚴肅的作家認為網絡大量生產平庸的文字和看似互動但實際是低質素沒營養的 gossip ﹐點擊率成了單一衡量受歡迎與否的指標⋯⋯
導演阿薩耶斯(Olivier Assayas)搜羅了多方的意見,匯聚在一部情節「不是太有趣」的電影中,為了令影片更具「趣味」,加進了友儕之間的特別關係,那些出軌與偷食的橋段,完全是「法式俗套」。
片中不乏令人深思的「金句」,像 Alain 以 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的《冬日之光》(Winter Light)中神父對著空空的教堂講道為例,指出不是「道理對不對的問題,而是已經沒人來教堂聽」,來比喻書籍面對的問題。
《純屬虛構》還提到作者「自我虛構」 ——即是將親身經歷當成虛構材料入文的道德問題,非常有趣。我有時只需要看字幕便能夠滿足了,對白是不錯的,但影像有點沒趣,阿薩耶斯的場面調度頗為沉悶呆板——我是不太介意的,完全因為我投入這主題。(葉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