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劇透,敬請留意)
從製作水平來說,《與神同行》的確出眾。特技、美指、剪接以至故事鋪排本身,每個環節充滿計算;用古代地獄審判去批判主角,揭開人性陰暗面,表達即使是「貴人」也非「完人」,言之有物;編劇與剪接對觀眾情緒的操弄,更可謂專家級。普通人入場,都被車太鉉那條粵語長片式倫理大悲劇故事線所擊倒,淚花四濺。說韓國商業片領先亞洲並無不妥,但論創意,《與神同行》卻只達香港《陰陽路》級數。
看電影要「卸妝」,還原故事文本再作分析。簡單講,車太鉉出身太窮,差點想殺死全家再自殺但動不了手,於是離家出走自我放逐,為補償努力搵錢養家「救贖」;車弟枉死變成冤魂,從大陰差追捕的過程中揭發故事,令大哥原來一帆風順的地獄審判過程風起雲湧。這種程度的文本,稍有名氣的香港編劇也寫得出吧?頭幾集《陰陽路》的精彩程度,絕不下於今日的《與神同行》電影。
為將電影變成更完整的作品,劇本大幅度刪改原來漫畫的角色與鋪排。最致命的是將原來的地府律師抽走,改由三陰差為主角答辯,力求讓第 48 位貴人超渡令自己有機會重入輪迴道。問題是,《與神同行》的「神」正是指這位律師,以他對法律的認識不分善惡協助亡魂過審判進入輪迴道。沒有這位「神」,那主角又與甚麼「神」同行呢?再說,這位律師打官司的方法出神入化,教人拍案叫絕,故事走黑色幽默路線,與現在的倫理大悲劇,是兩回事。我明白的,將漫畫改編電影需考慮劇情的力量和起伏,但又是否要去到完全抽空原作的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