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可能含有劇透)
《危情十日》是 1990 年的作品了,已接近 30 年前,波蘭斯基大概也不會想拍一個差不多的故事。他選擇了以另一個形式去呈現相似的內容。如果說《危情十日》是作家肉體上被禁錮,那麼,《狂迷驚魂》就是屬於精神上的,更不容易找到辦法逃脫出去。
以戲劇橋段來說,這個做法的新鮮感其實算不上很大,因為太多電影做過了。那些懸疑、驚悚的場面,也是我們見慣見熟的,氣質上就有點像 François Ozon 的作品。看罷《狂迷驚魂》,我們很容易會得出一個「普普通通啫」的結論。
事實上,《狂迷驚魂》也確實只能稱得上是「普普通通」,本文也無意為它護航,像波蘭斯基這樣的老手,理應可以有更為高明的表達方式。不過,影片亦絕非一無是處,這次波蘭斯基與法國導演 Olivier Assayas 聯合編劇,便試圖注入更多細節於劇本內,那個「精神禁錮」的構思並非只是要觀眾感到出人意表,而是真有一些話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