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電影處理文戲方面一直較弱,特別是《復仇者聯盟》,對於角色衝突的處理、內心戲的交代,以至眾人放下成見聯手對抗外星人的原因,都是很長氣且欠缺說服力。當然,兩者經歷 7 年差距,加上世界觀完整度的差別,直接比較未必公平,但前者文戲慢得來欠說服力,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文戲的問題直至近年才被修正。羅素兄弟(Russo Brothers)主理的漫威作品會花筆墨建立角色的個性和動機。而在《終局之戰》,就簡潔交代每個角色面對的問題、取捨與反思。尤其以雷神的部分最令人留下印象,也合乎常理發展。他由大隻仔變成肥宅固然好笑,但從《諸神黃昏》起他失去神鎚與亡國,到《無限之戰》目睹親人、戰友與一半國民被殺,到此片一開場欲復仇卻徒勞無功,試問還有甚麼可以做呢?失去國家、親人、身份與力量認同的神,變成廢青終日打機酗酒是合理的結果。他在戲中表現的恐懼,對母親的依賴,對過去的不捨,到最後得到覺悟放下神鎚,是完整的個人成長。相對於鐵甲奇俠因驚恐離隊,然後有所覺悟再站起來的部分,雷神的遭遇更易獲得大家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