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版的《導火新聞線》比「香港電視」版更加集中處理「新聞」這題材,將角色之間的感情線撤掉,只談傳媒生態與新聞道德。原班人馬再度登場,延續《囧報》的故事,片中有些素材在電視版出現過,如記者輝爺(王宗堯飾)與轉任攝影記者的阿咩(楊淇飾),談及攝影記者 Kevin Carter 的《蘇丹》照片:一隻禿鷹在遠處虎視眈眈,看著一名飢餓中的兒童,這照片曾經引起關於「先救人或先拍照」的新聞道德討論。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影評】《導火新聞線》:天涯若比鄰

【影評】《導火新聞線》:天涯若比鄰

電影版的《導火新聞線》比「香港電視」版更加集中處理「新聞」這題材,將角色之間的感情線撤掉,只談傳媒生態與新聞道德。原班人馬再度登場,延續《囧報》的故事,片中有些素材在電視版出現過,如記者輝爺(王宗堯飾)與轉任攝影記者的阿咩(楊淇飾),談及攝影記者 Kevin Carter 的《蘇丹》照片:一隻禿鷹在遠處虎視眈眈,看著一名飢餓中的兒童,這照片曾經引起關於「先救人或先拍照」的新聞道德討論。

代總編輯方凝(周家怡飾)說,傳媒要「Stay Hungry」﹐但不要成為麻木不仁的餓鷹。《導火新聞線》開宗明義指出「紙媒好快玩完」,網媒將成為主流,媒介轉型對新聞工作帶來很多新衝擊,直接傳播手法,還撼動媒體的道德底線。

像《囧報》這類免費報章,也是媒體轉型的產物,必然地與網絡共生,傳統報章著重銷量(收入來源之一),網媒靠讀者 hit rate(點擊率)拉廣告;新媒體以快打慢,鬥 update 的速度,沒有紙媒的「死線」,每分每秒都是 deadline,行業間的競爭更激烈。

網絡力量興起,對傳媒生態立時的負面影響是「新聞娛樂化」和「瑣碎化」,三分鐘的動畫新聞和簡單的 infographic (圖片中加上幾句簡單內容)成了主要報導手法:不求深度,只求速度,和如何吸引讀者注意。

《導火新聞線》為《囧報》設計了一個對手《閃報》,同屬免費報章配合網媒運作,《閃報》作風出位,記者手段卑鄙,相比之下《囧報》輝爺雖然經常用另類的採訪方法,但骨子裡仍是位富正義感的記者。

電影版的《導火新聞線》比「香港電視」版更加集中處理「新聞」這題材,將角色之間的感情線撤掉,只談傳媒生態與新聞道德。原班人馬再度登場,延續《囧報》的故事,片中有些素材在電視版出現過,如記者輝爺(王宗堯飾)與轉任攝影記者的阿咩(楊淇飾),談及攝影記者 Kevin Carter 的《蘇丹》照片:一隻禿鷹在遠處虎視眈眈,看著一名飢餓中的兒童,這照片曾經引起關於「先救人或先拍照」的新聞道德討論。

故事講述兩報在一宗重大新聞報導上交鋒:電視台技工智叔(吳孟達飾),以炸彈威嚇,挾持直播節目中的嘉賓商人高健仁,要求見特首。輝爺把握機會獨家訪問了智叔,智叔在網站直播中說出原委,高健仁在七年前一宗姦殺案中脫罪,受害人正是智叔女兒。近年智叔發現了新證據,但礙於同一罪名不能控告兩次的法例,而相關的修訂法例遲遲未提交立法會,即使有新的證據,亦不能重審,智叔又不斷受高健仁勢力滋擾,絕望下以激烈手法博取公眾關注。

《閃報》則不斷以卑鄙手法抹黑和刺激智叔,企圖以悲劇刺激銷量及點擊率⋯⋯一場銷量與道德的角力正在上演。

《導火新聞線》與今年的奥斯卡最佳電影《焦點追擊》(Spotlight ),都肯定了新聞報道的正面價值,《焦點追擊》是很理想化的七﹑八十年代背景,而《導火新聞線》貼近當下的香港現實,涉及的議題更加複雜。

本片以一宗案件,帶出了香港媒體的處境:搶新聞,拼 hit rate,讀者/網民的隨意的一次點擊,往往被轉化成口味的指標,反過來主導了媒體之形態。在講求「即食」生態新聞慢慢變得庸俗、簡單和膚淺。在點擊率決定一切的形勢下,間接鼓勵媒體以嘩眾取寵的方式報道新聞。

近年香港陸續出現標榜「深入分析」的網媒,企圖改變只管鬥快鬥爆的歪風。《導火新聞線》的結局很理想化,肯定了網絡的正面力量,但諷刺的是,喚起群眾關注智叔這社會事件,仍是靠新聞娛樂化的「懶人包」。

電影版的《導火新聞線》比「香港電視」版更加集中處理「新聞」這題材,將角色之間的感情線撤掉,只談傳媒生態與新聞道德。原班人馬再度登場,延續《囧報》的故事,片中有些素材在電視版出現過,如記者輝爺(王宗堯飾)與轉任攝影記者的阿咩(楊淇飾),談及攝影記者 Kevin Carter 的《蘇丹》照片:一隻禿鷹在遠處虎視眈眈,看著一名飢餓中的兒童,這照片曾經引起關於「先救人或先拍照」的新聞道德討論。

電影中方凝感慨「我們要贏什麼?是贏對手,還是整個市場?」但市場是很「虛」的:不知道有多大,由什麼人組成,但它令唐代詩人王勃的「天涯若比鄰」的願望成真。

過往,學者認為不應該把道德責任交給讀者,傳媒才是把關的守門犬(watchdog)。但在新媒體年代,網民是讀者也是新聞發佈者,守護新聞自由,抵制不良媒體,其實大眾也有道德責任,還要付諸行動,才能撥亂反正。

《導火新聞線》是部值得尊重的電影,它沒有為記者戴上光環,片尾字幕時有一些記者工作時的照片,和主題曲〈We Are Not Afraid〉 ,也有一段政府想「補鑊」的劇情,記得看完才走。我們明白,只有大眾行動,才能改變社會,當《囧報》決定釜底抽薪,以嘩眾取寵的手法,打一場「逆轉勝」時,輝爺曾豪言:「睇吓啲低頭族有幾勁?」,作為觀眾的我曾報以冷笑,笑他太天真,但經歷最近《Pokémon GO》熱潮,數千人逼爆公園捉精靈,我覺得網絡力量強大得超乎想像,也重新評估香港人的行動力量。

電影版的《導火新聞線》比「香港電視」版更加集中處理「新聞」這題材,將角色之間的感情線撤掉,只談傳媒生態與新聞道德。原班人馬再度登場,延續《囧報》的故事,片中有些素材在電視版出現過,如記者輝爺(王宗堯飾)與轉任攝影記者的阿咩(楊淇飾),談及攝影記者 Kevin Carter 的《蘇丹》照片:一隻禿鷹在遠處虎視眈眈,看著一名飢餓中的兒童,這照片曾經引起關於「先救人或先拍照」的新聞道德討論。

緊貼最新資訊,請讚好 SPILL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