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為歷史最悠久電影獎項之一,奧斯卡金像獎雖仍保有高認受性,但頒獎典禮收視不斷下滑,連「狂人」總統特朗普也嘲弄一番,改革事在必行,除建議縮短頒獎禮至 2 小時內(正常是超過 3 小時),有位天才還提議一個專為「叫座」的流行商業電影而設的獎項,名為「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opular Film」,即「出色流行電影」⋯⋯即係點?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嘮嘮嘈嘈】奧斯卡增設豬肉獎無助救市

【嘮嘮嘈嘈】奧斯卡增設豬肉獎無助救市

貴為歷史最悠久電影獎項之一,奧斯卡金像獎雖仍保有高認受性,但頒獎典禮收視不斷下滑,連「狂人」總統特朗普也嘲弄一番,改革事在必行,除建議縮短頒獎禮至 2 小時內(正常是超過 3 小時),有位天才還提議一個專為「叫座」的流行商業電影而設的獎項,名為「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opular Film」,即「出色流行電影」⋯⋯

即係點?

多點閱歷的影迷,該了解奧斯卡的重要獎項(即最佳電影、最佳原創/改編劇本、最佳導演及最佳男/女主角等)評審有其一貫準則︰雅俗共賞、擁抱「大愛平權」價值、支持種族多元、反思戰爭、歌頌荷里活歷史傳統等等。這套標準則近年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信?麻煩翻查近 20 年的奧斯卡得獎名單然後再說。技術性獎項,很多時就視乎作品的流行程度,以及片商的資本,可說是鬥錢多的遊戲。

某些類型作品,幾乎篤定無法爭奪重要獎項,包括科幻、奇幻及超級英雄片等。所以你不會見到《引力邊緣》(Gravity)贏走最佳電影,或《美國隊長 2》奪取最佳改編劇本。今年的《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是例外,因為它擁抱多元種族價值,亦有非常出色的配樂、美指及幕前演繹,由製作價值到文本價值都完全符合這套遊戲準則。這亦解釋為何一些觀眾認為出眾的作品,如《黑夜之神》(The Dark Knight)及眾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作品、《D9 異形禁區》(District 9)、《狼人》(Wolverine)均無法獲得大家認為「合理」的獎項嘉勉。而下一個可能的「受害者」,就是一致認定為是「神作」的《黑豹》(Black Panther)。

換言之,奧斯卡背後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正打算增設一項豬肉獎,以回應觀眾聲音,也藉此挽回頒獎禮收視及注目度。但老實問一句,有必要這樣增設豬肉獎嗎?每個電影頒獎禮皆有其價值與代表性,增設這種豬肉獎,不就是為市場違背原則嗎?

根本,單在美國已有大大小小的電影獎項,每個皆有其品牌及業界認受性。例如,大家會覺得同樣注目的金球獎的取向相對「貼地」,因評審團組成的差異特別「包容」流行商業作品;或是評論家選擇電影獎(Critic's Choice Award),其選片標準就比其他獎項更加嚴格。而 People Awards 則是完全民選的遊戲,得獎結果也「最反映民意」。每個獎項歷史發展不同,評審團組成不同,評審準則也不同,才會彰顯其存在價值。

換個更簡單的說法吧,新城的音樂頒獎禮,怎樣改也不會變成跟商台一樣吧?

若奧斯卡真的遷就市場而設計出這種「出色賣座片」獎項,為何不考慮增設三五個影帝影后,七八九十個最佳導演呢?既然人人都做得好,打和 Super 不是體現大同、全民和諧的最好方法嗎?

反思電影獎項在業界層面的本質,除嘉許電影人在製作過程的付出,也是對一套價值觀的認同,推動電影業界沿這套價值觀前行。要特定為一些賣座作品(最可能是 2019 年初爭獎的《黑豹》)建立獎項,是推翻自己的價值觀,抑或正式歧視「賣座商業作品」呢?這樣大叔真的要問,為何在 1994 年不為不合乎「奧斯卡價值觀」的《危險人物》(Pulp Fiction)特設一個豬肉獎呢?無錯,每一代電影製作人皆受成長年代的政治、科技及流行文化影響,也因此孕育出不同類型的作品。某些以往被認定「無深度」的類型作品,在今天也會出現質變。所以若真的想「改革」金像獎,該改的是評審團的組成從而改變評審價值,而非增設獎項吧?!

歸結奧斯卡注目度下降,頒獎禮收視一跌再跌,除評審團和參與競逐的一班電影人價值觀愈來愈離地(例如 Francis McDormand 提出的 Inclusion Rider 要求的「平等參與機會」,變成另類的「平權霸權」),亦跟電視媒體被網絡淘汰,互聯網令更多頒獎禮「見光」,甚至電影正被串流平台及遊戲等多種個人娛樂侵蝕取代等多種因素影響而致。不知就裡增加獎項為爭奪觀眾視線,是非常不明智的決定,亦無助救市。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