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乘風破浪》,無法不令人想起《新難兄難弟》,因為「大橋」基本上是一樣的:兒子回到過去,與年青的父親碰面,還以「兄弟」相稱,對彼此的了解漸漸加深,讓「往後」冷淡的父子感情,有了新的衝擊。導演也很誠實,在片尾字幕註明這是向《新難兄難弟》、《回到未來》和《未來戰士續集》致敬,結果拍出了一部充滿八九十年代懷舊風味的作品出來。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影評】《乘風破浪》:大男孩的情懷

影視

影視

【影評】《乘風破浪》:大男孩的情懷

【影評】《乘風破浪》:大男孩的情懷

看《乘風破浪》,無法不令人想起《新難兄難弟》,因為「大橋」基本上是一樣的:兒子回到過去,與年青的父親碰面,還以「兄弟」相稱,對彼此的了解漸漸加深,讓「往後」冷淡的父子感情,有了新的衝擊。導演也很誠實,在片尾字幕註明這是向《新難兄難弟》、《回到未來》和《未來戰士續集》致敬,結果拍出了一部充滿八九十年代懷舊風味的作品出來。

《乘風破浪》卻不是純粹抄橋,它只是借用了《新難兄難弟》的外殻(顯然是故意的),其餘都是全新創作,骨子裡藏著的是對香港電影的愛。片中除了有《英雄本色》的片段,還多次提到「你看太多香港電影了吧?」,但實際看很多香港電影的,其實是導演韓寒。

如果你沒有看過《新難兄難弟》,最初可能會奇怪(甚至討厭),怎麼這麼多頻臨「爛 gag」邊緣的笑料?然而某程度上,這些笑料是還原了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一種面貌:感覺很即興的喜劇節奏,卻又不至於是那些「屎尿屁」式的低俗,有點小聰明,又笑中有情,有時明明心裡在恥笑對白太爛,但又會忍俊不禁,理性敵不過真性情。

看《乘風破浪》,無法不令人想起《新難兄難弟》,因為「大橋」基本上是一樣的:兒子回到過去,與年青的父親碰面,還以「兄弟」相稱,對彼此的了解漸漸加深,讓「往後」冷淡的父子感情,有了新的衝擊。導演也很誠實,在片尾字幕註明這是向《新難兄難弟》、《回到未來》和《未來戰士續集》致敬,結果拍出了一部充滿八九十年代懷舊風味的作品出來。

有趣的是,《新難兄難弟》本來也是一部「致敬片」,很多情節來自經典香港電影《危樓春曉》(1953),參考《回到未來》的地方也更多。如今《乘風破浪》向《新難兄難弟》致敬,感覺就像是一種承傳。《新難兄難弟》講的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助精神,《乘風破浪》則是另外一回事,更集中在與父母的情感上。鄧超飾演的兒子徐太浪,本來從未見過母親一面,穿越時空後,他重獲失去了的母愛——儘管在那個時空,二人的年紀其實差不多,不能真的稱為母愛,但他心裡有著這份情感,還是有其動人之處。

當然,相比起來,這個設定就欠缺了想法上的改變(《新難兄難弟》中,兒子後來認同了父親「我為人人」的理念)。徐太浪回到過去,跟父親的關係彷彿一下子就修補了,完全沒有任何過程上的鋪排,母親後來患了抑鬱症自殺,「過去」的情節也沒有留下甚麼伏線,完全靠觀眾自行想像填補。

看《乘風破浪》,無法不令人想起《新難兄難弟》,因為「大橋」基本上是一樣的:兒子回到過去,與年青的父親碰面,還以「兄弟」相稱,對彼此的了解漸漸加深,讓「往後」冷淡的父子感情,有了新的衝擊。導演也很誠實,在片尾字幕註明這是向《新難兄難弟》、《回到未來》和《未來戰士續集》致敬,結果拍出了一部充滿八九十年代懷舊風味的作品出來。

《乘風破浪》完全「情懷」先行,對於要求劇本有清晰脈胳的觀眾而言,大概會覺得流於鬆散,得啖笑。然而個人認為,《乘風破浪》還是有其可看性的,它有很多很韓寒的地方,表面上已能看出來的,就有賽車(徐太浪的名字就取自年輕早逝的中國車手徐浪)、小鎮(在韓寒的家鄉拍攝)、小狗木木(與韓寒已去世的那隻狗同名)、對香港電影的熱愛(節奏、笑料、對白以至尾聲來一點打鬥掀起高潮的形式),但更重要的,也許是那顆不願長大的男人/少年心。

就好像戲中六一(高華陽 飾)這個角色,戇直、思考行事不怎麼轉彎,但渴望知道自己有甚麼優點,很想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董子健的角色小馬也一樣,他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寧可漫無目的,乘風破浪,也要好好看看這個世界。或者,徐太浪和父親之間,根本就沒有甚麼難以修補的裂痕,他不過想證明自己可以成功罷了,對於韓寒而言,沒有矯柔做作寫一堆戲劇轉折出來的必要,太工整,就不是那個調子。直接就好,放肆一點,更接近大男孩會有的情懷。

看《乘風破浪》,無法不令人想起《新難兄難弟》,因為「大橋」基本上是一樣的:兒子回到過去,與年青的父親碰面,還以「兄弟」相稱,對彼此的了解漸漸加深,讓「往後」冷淡的父子感情,有了新的衝擊。導演也很誠實,在片尾字幕註明這是向《新難兄難弟》、《回到未來》和《未來戰士續集》致敬,結果拍出了一部充滿八九十年代懷舊風味的作品出來。

請讚好 SPILL Facebook 專頁,如想緊貼最新資訊,可於「已讚好 / Liked」選單內點按「搶先看 / See First」。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